1、第二讲、孔子与论语-副本.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季氏将伐颛(zhuān )臾(yú)。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子,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文中人物 请大家想一想 一问: 事件背景是什么? 季氏将伐颛臾。 二问: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这话是谁说的?是冉有?是季路?还是两人一起说的?课文中有证据吗? 是冉有说的。 孔子的责备针对冉有,这就是明证。 三问: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有事”,第五段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 对于攻伐颛臾,孔子列举了哪几条反对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孔子反对攻伐颛臾,证明了他什么思想? 四问: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说这话想干什么? 推卸责任(开脱自己)。 五问: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夫子欲子,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引用名言——既在其位,须谋其政。 巧设比喻——既为辅助,难辞其咎。 在《宪问》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现在他说的意思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了。即使在今天我们也要做到‘拿一份钱。做一份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钟也得撞响才是啊!见到主人有危险而不知尽忠,?眼睁睁地看着他往火坑里跳,往山崖下掉却袖手旁观,这难道是?正确的态度?何况,老虎兕牛出了笼子,龟甲美玉毁在了匣中,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 管理者的失职 六问: 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如果不是真的,文中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吗?这说明冉有是个什么样的人? 并非真的“不欲”。 证据是冉有的第三句话:“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说明冉有口是心非。 孔子是怎么样责备冉有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品德高尚的人最痛恨那些避而不谈“想要这么做”却一定要找出这种借口的做法。 八问: 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后,对照这一主张又斥责自己的学生犯下了哪三个错误? 九问: 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古代宫室建筑结构 陈力就列:贡献自己才能去担负职务。 开柙出虎:比喻放纵坏人。 既来之,则安之:寄来归附,就应使其安居乐业。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大动干戈: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的做事。 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七问: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样做? 对内要: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对外要:修文德以来之。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实际上是说的均贫富,讲稳定,求发展的治国方略,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也涉及政治。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贫富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当然不同于共产主义,而具有平均主义的色彩。因为他“不患贫”而共产主义却是“患贫”--消灭贫穷的主义。当然,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思想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至少,它成为后世不少农民起义的口号和目标。 一错——远人不服不能来 二错——分崩离析不能守 三错——谋动干戈于邦内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后代形成成语“祸起萧墙”。 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试概括三次对话的主要内容。 季氏将伐颛臾 第一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 第三次对话: 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 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 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走近孔子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走近孔子 孔子因求仕得不到重用,乃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yì 、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