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让语文课焕发迷人色彩1.doc

品读——让语文课焕发迷人色彩1.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读——让语文课焕发迷人色彩1

品读——让语文课焕发迷人色彩 安岳县东方红小学:曾凡玲内容摘要:阅读教学中“读”是关键,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读”上,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入手,让学生在读中求知、读中求智、读中悟道。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因材施教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一、抓住文眼? 读中品味 《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如《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 二、多元探读? 激活思维 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理解第二段课文时,学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妈妈的心情过程中,总倾向于小金花对敌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妈妈的悲痛。因此朗读这段课文时,要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找出最能表现刚强的词语“脚一跺”、“抽动两下”,而又引导理解这些词语中流露出的情感。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小金花是把失去妈妈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满腔的仇恨对准了敌人,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为妈妈报仇。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三、指导朗读中的两个“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常听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要读出感情。其实,读得什么样才叫读出感情? 我觉得,在朗读教学中,应注意两个“因材施教”。 第一个“因材施教”指区别教材,即在指导朗读时,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确定不同的感情基调。具体来说,读出感情,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我觉得,只要学生读得恰当,就完全可以了。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说明文最不好读,原因是“读不出感情”。我想,这里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感情朗读就一定要读出“情”来,其实不然,作为说明文,有的仅仅是为了向学生阐述一件或一种事物的结构、原理,文章本身并不带有多少感情色彩,你非要读出多深的感情来,这无异于逼着学生无中生有嘛。 如《太阳》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这里的两句话都是完全的说明性文字,只是要告诉学生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别无他意,读起来,语气不用有太大的起伏,语速也不宜有太大的变化,而更应该像解说词。如果在这里非要学生带着所谓的“感情”来读,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有的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感情基调也不相同,这样的文章,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语速等都要有较大的变化。 第二个“因材施教”指区别学生。即在指导朗读时,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不同,选择与他们比较适合的材料,并为他们确定不同的标准。如慷慨激昂的,要多叫性格开朗、办事果断的学生来读;而感情平和的,则适合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来读,至于说明文,由稳重、冷静的同学来读会更好。“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男生适合读感情比较深沉的,女生则更适合读比较欢快的。像《丰碑》、《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样的课文,应选声音比较浑厚的同学来读,而《难记的泼水节》《苦柚》这样的课文则应由声音较轻、较细的同学来读。这样一来,每种类型的学生都会因自己的性格不同而读出不同但却合适的效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树立信心。实践证明,只有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指导朗读,亦是如此。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题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