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第二讲)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讲)要点

返回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目的:了解图形、图像媒体的相关概念。 掌握处理图形、图像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 第二讲 图形图像媒体技术基础 教学重点:处理图形、图像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常用图形、图像媒体编辑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 本讲主要内容 next 数字化技术基础 图形、图像编辑处理技术 数字化技术基础 数字化拍摄技术 数字化扫描技术 采集数字影象,可以用数字相机、照相手机、数字摄象机等设备拍摄。也可以用扫描仪获得。 返回 数字照相 机一般使用 方法 摄影构图 基本知识 数字照相机 基本结构和 工作原理 数字化 拍摄技术 返回 数字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镜头 组成:多片透镜组成 焦距:一般用 XXmm或f=XXmm字样 标出镜头的焦距。 常见镜头分类: (1)标准镜头:f=40-60mm间 (2)广角镜头:f小于40mm (3)长焦镜头:f大于60mm (4)变焦镜头:镜头的焦距可以变化 镜头 影象传感器(光电转化) 模数转换器(电数转换) 存储 快门 暴光量=进光照度x暴光时间 快门调节盘:1、2、4、8、15、30、 60、125、250、500、1000、2000、4000等光圈 光圈系数=镜头焦距/入射光孔 F系数:1、1.4、2、2.8、4、5.6、8、11、16、22、32、45等 F系数之间的关系: 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 手动变焦和自动变焦 取景器 电子取景器:液晶显示器 光学取景器 取景方式的辨别: 裂像式、磨沙玻璃式、微棱镜式、重影式 影象传感器: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像素量是重要指标 像素量表示(百万像素用Mega Pixels或MP表示) 照片长度单位为厘米,若为英寸,则不需除2.54 模/数转换器件(AD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像素用二进制表示 显示部分:液晶屏显示和彩色液晶显示器显示 存储机构:内存(缓存)、外存(移动闪寸卡)常见的有:CF、SM、记忆棒、MMC、SD、XD,其中CF卡和SD卡用得较多 输入输出机构:数字接口USB2.0 (400Mbps) 返回 数字照相机的一般使用方法 设置:拍摄模式;感光度;像素量和影像文件格式(质量格式);白平衡调整;驱动模式(单帧、连、自拍);暴光控制等 (三) 摄影感光 倒易律(1-1/1000) 暴光参照表:(GB21/100)(上午8点-下午4点) 晴天 F16 1/125 薄云天 F11 1/125 阴天 F8 1/125 一般阴天 F5.6 1/125 灰暗阴天 F4 1/125 光线的应用:顺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 暴光模式:手动和自动(光圈先决和时间先决) 清晰控制:手动聚焦和自动聚焦 拍摄质量的选择:像素=照片高度 n 取直为300、200、150 影象文件格式:RAW、TIFF、JPEG 色彩控制技术:白平衡调整、色彩空间(色域能力强弱的反映)、色彩位数 返回 × 摄影构图 1 视觉共性的要求 稳定均衡:舒服、习惯、安定,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习惯。 简洁生动:除去杂乱的景物,画面应有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比如:视觉方向、运动方向、上方空间应比下方空间的空白大等。 主体突出、主次分明:主体应放在视觉重心,借助构图艺术突出主体。 用光造型 顺光:空间感不强、缺乏层次、透视感差,被摄体自身深浅变化应大,前景应深色。 侧光:光比大,画面有力度和思想;光比小,画面显得柔和。 逆光:突出轮廓,拍摄剪影,传达神韵(水波、树茎、动物羽毛、古建筑等)。背景应深色,以主体景物暴光,得到轮廓光带。剪影拍摄应以浅色或明亮物体作背景,以背景作暴光依据,主体暴光应不足。逆光拍照应注意镜头遮光。 拍摄点的选择: 摄距:远取其势、近取其神,应视具体情节决定。(景别:远、全、中、近、特。) 拍摄方向:正面、正侧、斜侧、背面。 拍摄高度:平拍(亲切、自然)、仰拍(抒情、写意。拍摄人物与建筑物的仰角不宜太大)、俯拍(写实)。 前背景的应用 前景: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增强近大远小的视觉透视效果);渲染季节气氛;增添画面图案美;均衡画面;虚实对比,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色调变化,增强艺术感染力。注意前景的安排,以免喧宾夺主 背景:突出主体(背景简洁、虚化背景、隐藏背景、主亮背暗、主暗背亮)、表达意境和气氛、均衡画面、美化画面、丰富主体内涵。 5 线条的运用 线条 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其曲、直、浓淡虚实的不同,会给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