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与防护20110330.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20110330

遵章守纪、规范操作 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 遵守安全防范措施,如隔离衣、手套、防护镜 严格有毒、有害试剂的管理与使用 严格遵守生物材料、废液等处理规程 发生意外、事故,必须报告,不得隐瞒 1、请简要说明离心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维护措施。 2、请简要说明氯仿和乙醇的溶剂特点、防 护措施。含该溶剂的废液如何处理? 复习题: 3、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 哪些?其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4、溴化乙啶(EB)嵌入剂为强致突变剂,请 说明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处理含EB 的凝胶、溶液的方法。 人类、社会、环境的和谐 火灾、爆炸 急慢性中毒 腐蚀 机械性伤害 辐射、紫外线损伤 噪音 细菌、病毒、霉菌等感染 * * 化学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但是,在化学品的生产、包装、储存、销售、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泄漏以及误用、滥用等,往往会造成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因此,对化学品特别是有毒化学品的安全包装、监督控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联合国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盟委员会合作组织制定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标识规定,对国际化学品的编号、名称、分子式、分子量、危害、接触类型、急性危害/症状、预防、急救/消防、溢漏处置、储存、包装与标志等作了详细规定。 * *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冰醋酸等都会腐蚀皮肤,特别要防止溅入眼内。液氧、液氮等低温也会严重灼伤皮肤,使用时要小心。万一灼伤应及时治疗。 使用三氯甲烷、四氯甲碳、乙醚、苯、丙酮、己烷等低沸点有机溶剂时,一定要远离火源和热源。装有上述试剂的试剂瓶应封严,并放在阴凉处保存。使用有毒有机溶剂时应在通风橱内操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浓酸、浓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浓硝酸、浓盐酸、浓硫酸、高氯酸及氨水时,应在通风橱中操作。 自配试剂应贴标签,并注明化合物名称、浓度、配制日期,以及配制人姓名。 * 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 (biosafety level,BSL)分为四级,Ⅰ级防护水平最低,Ⅳ级防护水平最高。以BSL-1、BSL-2、BSL-3、BSL-4表示动物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 * * * * 生物样品的正确使用 构建的表达载体、质粒: 试验中的任何载体绝对不得泄漏在实验室外!! 如含毒素、抗药性基因的表达载体 赠送任何质粒,必须得到导师或管理部门授权 防护:戴手套操作! 生物样品的正确使用 其它废弃物: 用过的枪头、注射器、细胞培养板等需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不应按生活垃圾处理 病理标本等应焚烧处理 生物样品的正确使用 动物尸体的处理: 专门的容器,冷藏设施暂时储放动物尸体 无毒性动物尸体: 在指定地点深埋或焚化 感染性动物尸体: 经“防漏”包装后,经蒸气高压灭菌,再进行深埋或焚化 含放射性物质的动物尸体,经特殊包装后,烘箱60-70℃将尸体烘干,再按废弃放射性材料处理 需置于EP管或有盖的容器内,防止样品流出 应有明显的标记(如:感染性材料…) 样本应低温运输(4℃或以下) 如有破损、泄漏,需按规定处理 生物样品的转运 使用实验室微波炉、冰箱烹调或储存食物 不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隔离衣、手套等 不按实验规程操作,或意外受伤 皮肤或黏膜、实验室台面、门把、手机、电脑键盘等污染、身体中毒等 生物样品常发生的意外 实 例 根据对全球5000多个生物实验室累计3921例相关感染的调查统计,导致感染的原因: 80% 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 20% 因设备故障引起 实 例 美国NIH发生Q fever (Coxiella burnetii)实验室感染 153人发病,其中1人死亡 1998年,国内某高校 操作不规范:学生未戴手套进行大鼠试验并被大鼠咬伤,导致9人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实 例 台湾实验人员感染非典病毒事故 2003年12月:实验人员在 P4实验室因清理病毒废弃物操作疏忽而感染 中国实验人员感染非典病毒事故  2004年4月:中国某病毒所实验人员违规将未完全灭活的sars病毒从P3实验室带出至普通实验室,导致腹泻病毒室两名研究生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