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理学.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与理学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与理学 “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是恩格斯的名言,说明了( )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构成部分 B.哲学是一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哲学对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有反作用 D.哲学对社会变革有先导作用 儒学之脉络 1.孔子之儒 时代背景:旧时代的崩溃与新时代的诞生 职业背景:丧葬业 教育内容: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儒学之脉络 2.孟子之儒 时代背景:新时代的确立 思想内容:义 儒学之脉络 意识到时代的变革,又看不到未来的方 向,政治上向后看,道德上强调自我约束, 这种自我约束恰恰是对旧时代的留恋和政治 上的无能为力。 儒学之脉络 3.荀子之儒 反对儒家的神秘主义 儒学之脉络 4.汉儒 天人合一 六经,六纬,纬谶之兴 罢黜百家 儒学之脉络 先是存亡绝续的整理注释,然后是政治化,以纬谶之说弥补儒家的先天不足。而具体的方法论全在纬谶之中,走上神秘学的道路。学术上表现为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之争。 儒学之脉络 5.晋儒 玄学 儒学之脉络 一则垄断学术以期达到政治目的(六艺), 二则从孔孟确立之道德约束的沦丧(司马篡魏) 三则儒家必须走形而上的道路——从伦理道德上升为哲学思想。 儒学之脉络 6.唐儒 不绝如缕 佛学之发展与禅宗(铁器牛耕) 古文运动(一封朝奏九重天) 儒学之脉络 正本清源,摒弃神秘学的唐代儒学又不可避免的向佛教学习,但是缺少政治目标和手段,只能借文学革命来表达诉求。但是此时的儒学依然无法摆脱世家大族的垄断。 儒学之脉络 7.宋儒(北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 儒学之脉络 强烈的危机感(燕云)和自豪感(共治) 儒学肩负起了民族主义的重担。利用儒学经 典对儒学进行哲学化,而非神秘化。 儒学之脉络 7.宋儒(南宋) 朱熹的理学 陆九渊的心学 儒学之脉络 强烈的危机感(靖康)儒学初步完成了 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的搭建,完全隔绝了 任何神秘的学说。建立起从宇宙到人生伦理 的指导。 儒学之脉络 8.明儒 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 儒学之脉络 完全脱离了儒家文本的哲学体系,而又 紧扣道德人心,知行合一为儒家学说弥补了 方法论的不足。 儒学之脉络 9.清儒 训诂之学 复辟佛学之倒退(谭嗣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儒学之脉络 从哲学的构建退回实用主义的路上去, 看似中西合璧,实则是一个时代思想的最后 挣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