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副本).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的要求 了解腹满、寒疝、宿食三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熟悉宿食的脉因证治。 掌握腹满、寒疝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 背诵原文第10、14条。 概说 病名 腹满、寒疝、宿食 病名解释 腹满:一指症状,即发生在其它疾病过程中的腹部胀满。 一指疾病,主要是指以腹部胀满(包括腹痛)为主证的疾病。 本篇系指疾病。 病名解释 一指腹腔内容物凸出于腹腔外; 二指阴囊或睾丸肿大、疼痛之类(水疝、血疝); 三指阴寒性的腹痛证。 病名解释 《素问·长刺节论》 疝者痛也,此由阴气积于内,寒气结搏而不散,脏腑虚弱,风冷邪气相击,则腹痛里急,故云寒疝腹痛也。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 病名解释 宿食:即伤食,是食停于胃肠所引起的疾患。 腹满主要内容 病因 腹满虚实的辨治 证治 误下变证 一、病因 寒证腹满的病因 里寒(脾胃虚寒) 表里皆寒 实证腹满的病因 1、脾胃虚寒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原文第1条) 趺阳脉微弦 ①趺阳脉微弦提示脾胃虚实 趺阳脉——候脾胃病变 微——微脉,趺阳脉微主中阳不足 弦——主寒气有余(也提示与肝有关) ②“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③腹满为太阴病主证 喻昌 阴气横聚于腹,法当腹满有加,设其不满,阴邪必转攻而上,决无轻散之理……阴邪不散,其阴窍必不通,故知其便难,势必逆攻二胁而致疼痛,较腹满更进一步。 2.表里皆寒 寸口脉弦,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原文第5条) (二)实证腹满的病因 其病因多属于热 一由消化失职而来,与宿食有关 一由感受风邪,胃肠热化 亦有属寒积者 二、腹满虚实的辨治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原文第2条)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原文第3条) 讨论 (一)如何辨虚实 1.腹诊: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2.望诊(舌苔):实热证多舌黄;虚寒证多白滑苔。 3.问诊: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虚寒);腹满不减多属实。 补充症状(全身情况) 1.虚证腹满,往往多见下利、口不渴 实证腹满,往往便秘、口渴 2.虚证腹满,无热恶寒,甚至厥逆 实证腹满,发热烦躁而手足热 3.虚者面色常带萎黄,小便清白,不欲饮食 实者面色常见红赤,小便赤涩,能食或不能食 舌黄用下法的原则 1.不可但见舌黄即用下法 例如:湿温患者舌苔黄,禁下 2.舌黄未下者用下法的条件 腹满 按之痛 3.不见黄苔可否用下法 有可能,如寒实证、水饮、瘀血等 4.黄苔下之后,如仍有可下之征,可再下 三、腹满证治 虚寒证 附子粳米汤证 大建中汤证 赤丸证 实热证 厚朴七物汤证 大柴胡汤证 厚朴三物汤证 大承气汤证 寒实证 1、附子粳米汤证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原文第10条) 证候特点 寒象 雷鸣切痛——寒气在腹,胃肠有水湿 逆象 胸胁逆满——中阳虚寒,寒气冲逆 伴随症状——痛处喜热熨,呕吐物多系清稀水饮,或挟有不消化食物,四肢厥冷,舌苔白滑 配伍意义 附子——散寒止痛 粳米、甘草、大枣——缓中补虚 半夏——降逆止呕,配附子善化饮 2、大建中汤证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原文第14条) “痛”的特点及补充症状 面广 上下(胸、腹);内外(脏腑、经络) 痛剧 上下痛不可触近——部位不固定,其满时减时增(与实证不同) 成象 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阴寒凝聚或见蛔虫 补充症状 手足逆冷、舌淡苔白、脉沉伏 配伍意义 蜀椒、干姜——温中祛寒以治标 人参、饴糖——温补脾胃以治本 诸药合用——大建中气,使中阳得运,阴寒自散,诸症悉愈 比较 3、赤丸证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原文第16条) 证候补充 乌头、细辛 阴寒腹痛明显,脉沉紧 茯苓、半夏——饮邪上犯 呕吐、眩、悸等 厥逆——阳气不振,不能外达 手足厥冷 三方比较 较之附子粳米汤 水饮更重(茯苓、半夏) 较之大建中汤 寒象更甚(乌头、细辛) 虚象为轻(无明显补虚药物) 1、厚朴七物汤证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原文第9条) 2、大柴胡汤证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原文第12条) “心下”的意义 沈明宗:心下即胃之上脘。 黄坤载:心下满痛者,少阳之经,郁迫阳明之府也……少阳之经由胃口而行两胁,胆胃上逆,经府郁塞,故心下满痛。 为何是少阳阳明两经? 按伤寒传变规律,邪由表入里,当经过半表半里部位,半表半里属少阳,证见心下满痛是病邪已结于阳明胃腑,为少阳阳明两经之证。 再从大柴胡汤方药来看,亦可证明其邪虽已结于阳明,但尚未离少阳,故知本证还有郁郁微烦,往来寒热,胸胁逆满,舌苔黄,脉弦有力等脉证。由于少阳之经由胃口而行两胁,故心下满痛旁及两胁是为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