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要求下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初探.doc

高考要求下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要求下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初探

高考要求下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初探   [摘 要]近年各地英语高考卷、高考模拟卷中频繁出现以英美文学作品为基础的阅读理解题,但许多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以及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基本认识,每每碰到此类题,得分率皆不高。教师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时,可从文字层面、文学层面、文化层面进行解读,从而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意象,体会其妙处,领悟到作品的真实意境,实现更高层次的理解,通过具体的文本来感受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高考 英美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16)310038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的接触和了解,有利于促进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对培养学生英美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拟从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的三个层面――文字层面、文学层面、文化层面展开思考与分析,解读这三个层面的意蕴,并提出相应教学策略 一、聚焦文字,诗意解读 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层面是文字层面。作者通过文字来表情达意,时代背景不同,作者的写作手法、遣词造句都有差异,这更使得透过文字来解读文学作品显得格外重要。对文学作品的恰当把握是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实现对文学作品更高层面理解的基础。然而文字层面的理解,并不是追求对文学作品中每个词义的理解面面俱到,而是要求教师通过自身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抓住英美文学作品中特别的字眼或段落,通过对文字的推敲与理解,帮助学生实现与作者的共鸣,紧紧地抓住文学作品的灵魂,从而体会到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与神韵 1.借助工具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碰到难以理解的词汇,可让学生查阅词典等工具书,通过勤动手、勤动脑的方式解决问题。经历了寻求答案的过程,答案留存的印象将更为深刻,这同样适用于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第八模块第一单元中的Project 板块介绍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A Red, Red Rose”,诗中好多单词为古语,比如:thou=you(主格,“你”,相当于中文古字“君”或“卿”),thee=you(宾格,“你”,亦相当于中文古字“君”或“卿”),fare thee well=farewell to you=say good-bye to you(“再见”)。亦用方言,较显亲切,如:luve=love(“爱人”,“爱”), melodie=melody(“乐曲”), gane=gone(“逝去”), ware=were(are过去式,“是”)。这些单词学生在以往的英语学习中很少接触到,如何理解这些古语的意思,显得十分重要。利用查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的方式,让学生对照、理解,就能顺利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对词的理解,推衍到特定的语句中,再融入具体的语境中来理解词语所蕴含的特定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补充相应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和对爱情的坚定和忠诚,从而更好地融入这首诗的意境之中 2.尝试“猜一猜” “猜一猜”的方法在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文学作品。这种方法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英美文学作品?读学习妙趣横生。学生通过读,可以对英美文学作品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好胜的学生心中将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渴望说出自己的感受,但又心存犹豫,害怕说错。而一个“猜”字减轻了学生们的心理负担,猜错了也不要紧。他们可以自由地诉说,甚至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一点认识大胆地展开想象。这其实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生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下,思维碰撞出火花,部分学生会在猜测中产生“顿悟”,使班级及全体的合力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此时教师就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适当鼓励,但尊重学生个体的理解 在学习Pete Hamil的“Going Home”(《老橡树上的黄丝带》)一文时有一道题是这样设置的:The underlined part “Howard Johnsons” is most probably a(n) .让学生通过阅读猜测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并说出相应依据。有学生说这是车站,有学生说这是餐馆……虽然这个环节在整堂课之中并不算很出彩的环节,但“猜一猜”让教学变得轻松愉快,这也反映出教师心中有学生。只有民主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回归到本位 3.力求正迁移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之上,新问题的解决总是受到先前问题解决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实现知识之间的迁移,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