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节第02节.PDF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1节第02节

青春期   作者:张贤亮 第01节 第02节 第03节 第04节 第05节 第06节 第07节 第08节 第09节 第10节 第11节 第12节 到八十年代初,我已活了五十多岁,才知道有“青春期”这个词。过去只知道有个 词叫“青春”,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刚刚六岁,不懂得是什么意思。给我启蒙的老师是 重庆南岸乡下的一位老秀才,但他并不是重庆人,母亲说他跟我们一样,也是从江浙一 带“逃难”逃到“陪都”来的,被四川当地人称为“下江人”的一类。如今我想起他, 就不由得佩服连环画家和影视化妆师再现历史面貌的本领,现在画面中凡出现过去的私 塾先生,都与我这位启蒙老师十分相像,包括那顶古典的瓜皮帽,因而也使我总忘记不 了他的模样。他只教我家族中的几个子弟,开学就念《唐诗三百首》,不像一般私塾先 生以《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为教材。他好像很喜欢杜甫的诗,我学的第一 首诗就是《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认识的第一个字是冷僻的“岱”, 让我好久在别处找不着它。一次,他念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 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 下襄阳向洛阳”的时候,突然把书本捂住脸痛哭失声,真正“涕泪满衣裳”起来。鼻子 摸得匐匐作响,听到那样大的响声,谁都会惊奇此人的鼻孔非同小可。他哭得全身骨头 发颤,特别是颔下一绝花白的胡须抖动得更厉害,眼泪鼻涕随手往书案上抹。看到一个 大人,又是我们一向畏惧的老师居然跟我们一样也会嚎陶大哭,下面一群六、七岁的孩 子哄堂大笑,哇哇乱叫。从此我们也就不再怕他了。 然而,就因为他的启蒙,我自幼就受到诗歌的熏陶,长大后不幸曾当了一回诗人, 使我身陷囹圄二十余年。除此之外,我仍久久不忘他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是我自此以后 再也没有见过的一位真正会沉浸到诗赋里的读书人,可说是位“诗痴”。不管别人怎样 看,毫不顾及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什么印象,全身心投入睡锹悠扬的声调中,摇头 晃脑地放纵自己的情怀,敢哭敢笑敢于痛快地宣泄自我。虽然他和无数“下江人”一样 被日本人赶得离乡背井,穷居一隅,但越往后我越敬佩他仍然保持着精神上的独立;仅 以他当着孩子的面痛哭一例,我可以断定他属于中国最后一代有风骨的文上。后来我跑 遍中国和世界,再没有见过哪个人有那份凭借某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心情的真诚,再 没有见过哪个人被某件艺术品打动得如此酣畅淋漓。世界不一样了,人心也变硬了,所 有自称为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即所谓“性情中人”的造作,都不能再打动我。 可是,我仍然没有弄懂“青春”是什么意思,私塾先生向来是不解词的。“蓟北” “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些词看来是地名,其他的我都不甚了了,却对 “涕泪满衣裳”这句诗,从此有了非常形象而直观的理解。后来的几十年我碰到无数场 合会催我泪下,甚至要迫使我非痛哭不可,但泪水只要一溢出泪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 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样子,于是在必须哭的场合我反而会破涕为笑。他的痛苦在我童 年的眼中始终是不能磨灭的滑稽,我一想到他,即使已到成年。到垂垂老矣,我也立刻 幼稚起来,这使我一生受用匪浅;老师的一场痛哭竟然使我能永藻青春甚至会返老还童, 不管以后我多么深刻地理解了他精神的高尚,他与杜甫合为一体,他就是杜甫的化身, 但他的痛哭似乎永远是人生的一个诙渡,仍会令我发笑。启蒙老师无意间在我心田里种 下了抵御和化解痛苦的幽默感,让我能活到今天。 后来上了正规学校,上了初中,课本里“青春”这个词更接跤而至。可是,哪个老 师都不具体讲解“青春”的词义,好像“青春”和“吃”这个动词一样,不用讲人人都 会明白的。尤其到上中学,“把青春献给祖国”成了每个年轻人必须奉行的口号。中学 生“只缘身在庐山中”,并不觉得“青春”特别可贵,以为大概仅仅是人一生中的一段 时间吧。但是,是不是一个人只把人生的这段时间献给祖国就够了呢?到了中年和老年, 那光阴就完全属于自己的了?或是祖国不需要你其他时间,只需要你宝贵的“青春”? 这些问题也没有哪个年轻人去深究。可是越到后来祖国好像需要得越多,每个中国人的 一生似乎都不属于自己,那么,单单提出什“青春”献出去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真的, 谁也没有想过。 进人八十年代,中国人才突然开始发现还有个“自我”。在政治钳制逐渐松动的社 会氛围中,对人本体的认识,也逐渐从“阶级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转移到注意 起人本身的心理生理上面来。首先,社会普遍感到在性知识上有补课的必要。于是,除 了“青春”之外,报刊杂志上又经常出现“青春期”这个词语并加以反复探讨研究。不 管怎么说,“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