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大纲解析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一)考核知识点 知识学习;学习理论;学习动机。 (二)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1)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第一,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第二,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第三,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第四,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第五,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 (2)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3)概念同化与形成 奥苏贝尔认为,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一般来说,概念的属性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获得: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指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关键特征以形成概念。这一过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另一个途径就是概念同化,指用定义的形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只需将所呈现的概念的关键属性与自身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相互耦合,就可以理解新的概念。这一途径适用于已具有了一定基本概念的学习者。 (4)问题解决 ①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 ②问题解决的理论 试误说。最早利用动物研究问题解决行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通过迷笼实验提出了试误说。这一学说认为,问题解决是由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逐渐形成的。问题解决过程首先要经过一系列的盲目的操作,不断地尝试错误,发现一种问题解决的方法,即形成刺激情境与反应的联结,然后再不断重复巩固这种联结,直到能立即解决问题。 顿悟说。格式塔派心理学家苛勒以黑猩猩摘取香蕉的经典实验为基础,提出了问题解决的顿悟说。顿悟说认为人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境的当前结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的突出特点是顿悟,即对问题情景的突然领悟。 ③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 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 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算法和启发法。 ④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 (5)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 ①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动机可以激起或抑制人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推动人行动的内在原因。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内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 ②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过程。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今后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③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是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是人在认知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随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