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IC工艺集成技术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 IC工艺集成技术简介

Process Flow in a Wafer Fab 第五单元:集成技术简介 第十一章:基本技术(Ch15) 11.1. 隔离技术(Isolation) (介绍多种隔离技术) 11.1.1. PN结隔离(最早实现的隔离技术) (Junction-isolation, p401,) 1)原理:利用PN结反向特性实现元、器件单元间的电隔离。标准的PN结隔离工艺包括一次外延、二次扩散形成隔离岛。 2)基本工艺流程: 3)工艺中的几个考虑 衬底材料和外延层的电阻率(P.402~403) (结深和外延层的推进) 埋层扩散杂质源As、Sb 隔离扩散深度 厚的隔离扩散氧化 外延层的厚度(外延层反扩散、埋层反扩散和氧化消耗) 4)PN结隔离的优缺点 方法简单、容易实现; 隔离不理想,有漏电流(nA级、耐压几十伏) PN结电容寄生效应,导致各电容之间的耦合,因而不宜做高频器件。 横向扩散、耗尽区和隔离墙等,使晶体管的面积只占整个隔离岛的30~40%,集成度不高。 抗辐射能力差 5)改进方案: 对通隔离: 三次掩蔽隔离:无外延、横向晶体管 集电极扩散隔离: 其它:保护环隔离、基极扩散隔离、双外延隔离、自隔离等。 11.1.2.介质隔离(Oxide-isolation) 主要的方法是,反向外延二氧化硅介质隔离。 1)工艺流程(Fig. 15.14) 2)优缺点: 寄生电容小 击穿电压高、漏电流小 容易制造互补电路 抗辐射能力强 厚度均匀性不易精确控制 工艺复杂,成本高 隔离槽占用面积大(横向腐蚀) (使用不如PN结隔离广泛) 3)V型槽介质隔离 利用各向异性腐蚀剂对硅片进行腐蚀; V(100)V(111),(30倍);对(100)面腐蚀,形成沿(111)面的V型槽;槽宽为光刻掩膜宽度。 11.1.3.PN结—介质混合隔离(等平面隔离) 利用氮化硅的掩蔽,进行局部氧化形成隔离。 1)工艺流程 2)特点: 芯片面积减小 寄生电容减小 表面平整,利于多层布线 工艺较复杂,长时间高温氧化使n+埋层反扩散严重。 3)V型槽氧化隔离(缺点?) 以上介绍的是双极型IC的隔离,MOS型IC的隔离要简单得多,因而集成度高。 11.1.4.局部氧化隔离(LOCOS) (基本标准技术)(pages 404~407) 1)工艺:Si3N4掩蔽下的局部氧化(高压氢氧合成或水汽氧化) 通常SiO2缓冲层厚20~60nm, Si3N4膜厚100~200nm,B离子场注入掺杂增强隔离效果。 2)在进一步缩小尺寸后,表现出的缺点: “鸟嘴”过长; 高剂量的场注入在高温氧化中的横向扩散严重; “鸟嘴”形状进一步改善; 非全平面化; 3)一些改善措施 多晶硅缓冲法(PBL) 浅沟槽隔离(Trench-isolation, 15.3) 其它。。。 浅(深)沟槽隔离(Trench-isolation, 15.3) 其它。。。 11.1.5.SOI技术 1)注氧隔离(SIMOX) 2)直接键合 11.2.平坦化工艺与多层内连线(15.10) 原因:高低起伏的介质膜使光刻聚焦产生困难,布线及多层布线的可靠性降低。因而,需要使生长的介质膜平坦化。(Fig. 15.33) 在第一层金属(Al)布线前,可采用前面介绍过的BPSG热熔流法(~900°C)。 金属间的介质膜生长一般应低于450 °C。 1)旋涂玻璃法(SOG) 2)化学机械抛光(CMP) 3)钨塞和高温合金铝 多层布线的目的:结构紧凑、RC延时小 (15.9 Multilevel Metallization) 11.3.阱结构 P阱、N阱、孪生阱、倒置阱 11.4.自对准工艺 由于沟道 尺寸的缩小,栅电极,源、漏电极和钝化层制作的套刻精度很难保证。自对准工艺解决了这一问题。自对准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ULSI制造。 最早和最广泛使用的是多晶硅栅自对准工艺 Al栅的困难 由于沟道 尺寸的缩小,栅电极,源、漏电极和钝化层制作的套刻精度很难保证。 Si栅自对准解决方案 习题:5分 写(绘)出Si栅MOS和Al栅MOS器件从衬底单晶片到金属化(布线)的工艺流程图,标出工序的名称(目的)。 前面已介绍了TiSi2工艺,通常与多晶硅栅自对准工艺联合使用。这样可以实现感应栅MOS结构、可读写MOS存储单元等。 11.5.浅结 采用浅结源、漏的主要原因是减小短沟道效应和提高隔离效果。 工艺: 1)离子注入:即使注入能量为10keV结深仍偏深。而能量低于10keV后,无法得到稳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