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村运动中农村支援体系及支援方式探究.doc

韩国新村运动中农村支援体系及支援方式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韩国新村运动中农村支援体系及支援方式探究

韩国新村运动中农村支援体系及支援方式探究摘要:韩国在经历了两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开发、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后,根据当时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于1971年在农村开展了旨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新村运动。为了更好地推动这场运动的发展,韩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由中央到地方、由政府到民间组织层层相扣、分工明确的新村运动支援组织体系。同时通过直接的物质支援、资金补助和融资支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生产技术支援、人才教育支援、农村工业化支援和农产品价格支援等多种方式对新村运动进行了有效的支援,促进了韩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韩国新村运动;农村支援体系;农村支援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8)05-0063-05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业部门为了工业化的起步提供了原始的发展资本和充足廉价的劳动力。但由于受到传统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和农业部门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农业部门的落后还尚未影响到工业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前,农业部门为工业化的发展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很难得到补偿。这种现象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当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展到一定程度,重新开始关注农业发展之时,政府针对农业和农村所采取的支援政策比较容易找到道义和理论上的根据。而发展中国家在实行农业和农村支援政策时,利用什么样的支援体系和采取什么样的支援方式才能最有效地解决农村农业问题,这是值得关注和深思的。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反哺农村”的口号,明确了政府要对农业和农村进行有效支援的政策。因此,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对农业部门实施支援政策的问题上,研究和借鉴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韩国新村运动过程中政府对农业的支援政策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将从考察韩国新村运动开展的背景入手,深入探讨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农村支援体系和支援方式。 一、韩国新村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解脱出来的韩国同许多其他备受侵略和战火蹂躏的亚洲国家一样,首先面临的是要恢复工农业生产,然后逐步实现工业化。韩国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业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掌握了国家政权以后才开始的,而新村运动是在十年后的70年代初展开的。韩国新村运动之所以在这个时期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背景。 首先,20世纪60年代,朴正熙政府实行的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开发政策使得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差距和生活环境差别拉大,农民有了改善生活环境和增加收入的强烈欲望,特别是农村年轻人已经不再安心于在茅草屋里和煤油灯下生活了。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及此前的很长时期里,韩国城乡差别不大,农民改善自身生活环境的欲望不强烈。 其次,经过两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之后,韩国的整体经济状况有了好转,政府有了支援农村建设的余力。1962年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3亿美元,而到了1972年已经达到了106亿美元。在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也曾想发展农村经济,并在经济开发五年计划中作了规划,但是,当时的政府没有富余资金支持农业发展,海外借款主要用于能迅速拉动经济增长的工业部门,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只能放在外向型工业化这一方向上,其间制定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再次,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开发是以出口导向型工业化为中心展开的,当时,世界经济正处于景气阶段,韩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进展得非常顺利。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经济发展陷入停滞,韩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国都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使得韩国的出口产业受到挫折,经济陷入了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经济不景气这三种痛苦之中。出口受阻使得政府不得不对当时出口为主导的工业化政策作出调整,为了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只有把目光投向扩大内需上,因此,开展新村运动,扩大农村对水泥、钢筋、农业机械等工业品的需求就成了当时保持经济发展的最好出路。通过增加对农村的公共投资,刺激国内消费,以此来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后,当时以朴正熙为首的韩国军事政变领导层大部分出身于贫苦的农村,他们深知农村的贫穷落后状况,在革命成功后,他们内心里一直有让农村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欲望。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让他们感到开发农村、让农村摆脱贫穷的时机已到,因此掀起了这场新村运动。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韩国政府于1971年正式发动了以“勤勉、自助、协作”为口号,旨在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新村运动”。并对农业基本建设和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等农村发展的多个方面的众多项目和工程给予大力支援,使韩国的农业和农村走上了一条发展的快车道,在较短的时间内改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