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第8章土地利用变化和植被变迁1126.doc

中文第8章土地利用变化和植被变迁1126.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第8章土地利用变化和植被变迁1126

第8章 土地利用变化和植被变迁 摘要:研究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公元前221(公元1368年~公元1911)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造成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为开垦土地,采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植被重建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态系统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并可极大地缩短其恢复周期。所以在黄土高原适宜地区开展人工林是提高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 8.1 引言 历史时期之初,黄土高原分布着广大的森林,森林之间,间杂着草原,应该说是属于森林草原地带[1]。同时黄土高原也是一个适宜农牧业发展的地区。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土地及其森林植被的掠夺式开发,使得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很大,尤其是森林植被的不断缩小和破坏,使土地沙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灾害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不仅严重影响着本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而且影响着区域资源环境的加速变化,最终影响生态环境的安全。因此,分析研究历史时期黄土高原人口与土地利用及森林植被变迁历史,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8.2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的变迁 黄土高原受长期人为开垦、破坏,天然林草植被多已不具有连片的地带性分布,森林植被以天然次生林为主,主要残存在秦岭北坡、中条山、太行山、吕梁山、黄龙山、子午岭、陇山、六盘山等石质和土石山地,广大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天然植被已破坏殆尽。人类活动是影响黄土高原地貌演变、森林变迁的重要因素。历史上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土地的利用来体现的,人类活动的强度与人口数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必然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史念海先生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分析推测曾把黄土高原中游森林变迁历史分为四个时期[2],其研究方法对我们不无教益,然考虑到3000年来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农牧界线与人口盈缩以及生态系统本身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并能够客观地揭示各阶段植被特点,按照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程度和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变化分为8个时期。 8.2.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在黄土高原南部分布广泛,尤其在汾、渭河谷地和河南西部地区最为稠密。当时人们以渔猎、采集为生,说明当时黄土高原南部维持着较好的自然生态系统[3]。 商周时期我国出现了文字记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由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变。商周时周人主要活动的甘肃庆阳、西峰,陕西彬县、长武、扶风、岐山一带,锄耕农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3]。《诗经?大雅?皇矣》生动地描写了周原的肥沃和周人在周原砍伐荒地上生长的柽柳、桑树、柘树等树木,开辟农田的过程,尽管这些树木是一些小乔木和灌木,但起码说明了当时周原时期灌丛植被的繁盛[4];夏代我国有人口1355万,周代1371万人,其中l/2左右分布在汾、渭河谷和河南西部地区,这两地区人口密度30-40人/km2。即便如此,从《诗经》中仍可看到黄土高原南部野鹿成群,虎豹出没,森林面积广大,农耕面积有限[5]。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犁耕农业逐渐代替锄耕农业,关中、汾河谷地、洛阳盆地、天水盆地农业进一步发展。战国时秦国将自己的势力向渭河上游、陕北北部推进,赵国则向山西以北地区扩张,在这些地区建立城镇,开垦土地,发展耕作,但直到战国末农耕业主要集中在太原—龙门—天水以南地区,在此以北畜牧业仍占优势,整个黄土高原人口稀少,开垦指数不高,这一时期黄土高原的山地植被仍保持着较好的状态[3]。《山海经?西三经》上记载陕北黄龙山多栎类、漆树,清涧河上游多桑树、漆树,白玉山上多松柏、栎类和檀木等;《诗经?小雅?黄鸟》篇也描写了农田、桑树、栋树相间分布的情况。事实表明,古代黄土高原的显域生境上有乔木生长,但在显域生境上由于内部生境上的差异,在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以北、长城以南的黄土高原主体部分既有面积广大的草地,也有广泛分布的灌丛,河谷低和山地则以乔木植被为主。大致以离石—延安—庆阳一线为界,此线以南显域性植被虽以疏林灌丛草原为主,但以栋属、桑属为主的落叶阔叶乔木占有较大比重[6]。乔木则以针叶树和榆树为主, 草地和灌木在植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上记载也被饱粉分析所证实[7]。所以,西周以前人类活动虽对黄上高原植被有影响,但主要集中在河谷平原和台源地区,人类开垦上地,采伐林木的范围主要在部落、城镇附近,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相当有限,黄土高原广大地区植被保持着天然状态。 8.2.2 秦(西)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8年)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与土地利用变化较大。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大举进入黄土高原,可从绥德、米脂一带出土的汉画像石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这一点。秦统一全国后,其统治范围向北推进到黄土高原北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