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川隧道剩余工程技术交底(一级).pdf

阜川隧道剩余工程技术交底(一级).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阜川隧道剩余工程技术交底(一级)

阜川隧道剩余工程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 阜川隧道位于位于陕西省南郑县和勉县交界位置,地处大巴山中低山 区,进口位于新集镇李家湾上方,出口位于小河庙乡碗厂沟口,平均海拔 950m,最高海拔1110m。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80°,该 工点区域内洞身两侧有华山水库、碗厂水库,洞顶沟谷密集,并有数个村 庄分布,地形条件较为复杂,隧道最大埋深约 456m。隧道进口里程 DgK271+936.21,出口里程DgK280+951.53,全长9015.32m,为双线隧道, 隧道纵坡为人字坡,纵坡自进口依次为19‰和-3‰,隧道进、出口均有 乡村公路到达附近,交通条件一般;1、2#斜井附近无公路到达,交通较 差。 2.地质情况 (1)地质特征 隧道洞身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坡积膨胀土,志留系下统页 岩、奥陶系中上统灰岩夹页岩、奥陶系下统砂岩夹砾岩、奥陶系下统灰岩 夹页岩、寒武系下统页岩夹灰岩。 (2)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隧道工点范围内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隧道场地范围内的灰岩不同程 度的都存在溶蚀现象,主要为溶隙、溶孔,溶洞主要发育在DgK279+415~ DgK280+950段的灰岩地段,在DgK280+300附近高程710m 以上溶洞发育, 溶洞洞径一般 1~2m,局部达3~4m,多以黏性土和角砾土充填;在 DgK280+784高程650m附近发育有一宽约2m,高约1.5m的溶洞,溶洞出 口与公路边的溶洞相通。 本隧道工程地质复杂,易出现突泥涌水、断层破碎带,属于一级高风 险隧道。特殊岩土主要为膨胀土及膨胀岩。 阜川隧道围岩分级为:Ⅲ级围岩总长4428m;Ⅳ级围岩总长3675m; Ⅴ级围岩总长878m。 3.水文地质特征 隧道出口段临近养家河,常年流水,水量较为丰富,雨季水量增加显 著。隧道顶部及附近较大的沟谷有黒滩沟、碗厂沟、蚁蟥沟、华山沟等。 地表水水化学类型呈弱碱性,水质良好。 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次为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状态主要 受地形地势的控制,一般由分水岭向河谷方向运移,即沿山坡向就近沟谷 排泄,基本上与地表水流向一致,径流排泄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水力坡度大,地下水的径流较短,水交替循环迅速, 溶滤作用强烈而矿化作业微弱,致使本区地下水呈弱碱性。 二、剩余工程主要工程量 阜川隧道截止2016年2月25 日剩余主要工程数量见附件一~附件八 三、施组对比总结分析 原计划2016年8月25日完成标段内无砟轨道板施工,达到铺轨条件。 因阜川隧道2号斜井成都端至出口施工受地质条件影响,发生多次变形、 塌方,导致阜川隧道整体工期滞后,进而影响标段整体节点目标未能实现。 四、剩余工程重难点 阜川隧道2#斜井成都端端至出口段洞身岩层破碎,围岩变化频繁, 与设计围岩出入较大,且软弱围岩较多,易出现塌方,安全及工期压力大, 是本标段的重难点,也是本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 五、 总体施工安排 阜川隧道整体贯通时间为2016年10月20 日,2016年12月20 日完 成全部附属工程。 具体节点工期安排见表1。各工作面详细施工计划见附件一~附件八。 表1 阜川隧道节点工期安排表 六、重点工程施工方案 2015年10月27 日,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在汉中组织召开了阜川隧道 技术方案专家研讨会,铁路总公司鉴定、工管中心及设计、监理、施工等 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阜川隧道关键线路为2号斜井至出口端,通过 志留系下统页岩地层,局部夹薄层灰岩、砂岩、炭质页岩。受构造影响岩 体较破碎,地下水较发育,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建议2号斜井成都 端及出口各增加一段平行导坑,确保施工安全、争取工期。 2015年11月12 日,在阜川隧道2号斜井成都端增加平导1座,平 导从DgK277+865线路右侧进入,计划从DgK278+370进入正洞。 (一)2号斜井成都端至出口剩余段落水文地质情况 剩余段落洞身通过志留系下统页岩地层,局部夹薄层灰岩、砂岩、炭 质页岩。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次为地表水。 DgK277+897~DgK278+040段设计为Ⅴa支护,岩性接触带,岩体较破 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