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_ppt课件3.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谏太宗十思疏_ppt课件3

哪十思? 总结 结构 论证方法 语言特点 语法现象 通假、古今、使动、动作名(12) 品味语言特色:整散结合 *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巨鹿(今属河北)人。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归唐后跟随李建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后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封郑国公。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因此,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一)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 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 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 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 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 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 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 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 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 再提了。” (二)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 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 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 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 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 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 “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 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 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 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 了。”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 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 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 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 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 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 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 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 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 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题解:唐太宗即位初期,借鉴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治国尽心尽力。但随着国家发展,功业兴盛,唐太宗的生活渐渐奢侈,也不愿多听逆耳之言了。魏徵为此,多次奏议,规劝唐太宗。《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中,魏徵直言不讳向唐太宗提出,要“厚积德义”,具体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主张和建议。 疏:也叫奏疏,臣下向皇上陈述自己政见的一种文体。 思考题: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答: “积其德义”----“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解析第一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 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排比句 排比句 ↓ ↑ → → ↓ ↑ 简析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2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