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语言灵动起来.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学生作文语言灵动起来

让学生作文语言灵动起来【摘 要】教会学生恰当运用语言这一工具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交流的目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针对很多学生的作文语言呆板平淡甚至枯燥乏味令人不忍卒读的现象,本文从妙用修辞手法,适当打破语言规范的角度,对于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作文语言不再显得枯燥乏味而变得生动活泼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妙用修辞 打破规范 语言灵动 对于相当多的学生来说,最难受的也是作文。有一副对联,非常形象地道出了他们写作的痛苦:上联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是“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不展愁断肝肠”,横批是:“写不出来”。 语文,首先具有工具性。如果我们不能教会学生恰当运用语言这一工具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交流的目的,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显然是失败的。冰心曾经说过:“没有很好的表达工具,无论多么美好的思想感情,也是表达不好或表达得不完全的。”一篇语言枯燥乏味的作文很难想象它能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可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语言能力的考查自然也就成为作文考查的主要项目。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作文语言不再枯燥乏味而显得生动活泼呢? 不妨先来欣赏山东省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里的两段文字: “我用想象触摸你诗的轮廓,我手心的雪花含苞欲放,我梦想的枝头缀满星光。没有比枫桥更波澜的心情,摇荡清秋的月亮;没有比李白更易醉的豪肠,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商隐的秋池浇开紫丁香的惆怅,渭城的朝雨沾湿王维的衣裳。在一个民族精神疆域里呈现出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唐朝啊,你的美丽竟是这么多生命的拓荒,怎能不令人陶醉,怎能使人遗忘? 我的脚步惊醒了你繁华的美梦了吗?那根透明的琴弦还在你修长的十指下震颤,震落了美人脸上凝香的露华,是谁的眼泪这样甘之如泉?面对银烛秋光冷画屏,你叹息了吗?独步瑶台的风采,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切莫乱了音律,不然,古淡清醇的山水恨你,恨你弹指惊春去。而今,你竟融成一盏铁观音,散发着在沧桑中冶炼过的从容风味,让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来品评你如盛绚的过往,一个泱泱大气的传说!”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体会到文句的丰富表现力。作者对于中国古代诗词具有很高的修养,他精心挑选了极富代表性的诗句,巧妙地组合成凝练却又意境深远的场景,它不仅熔铸了诗句里的意境,也熔铸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特质,更熔铸了当时的时代风貌,让人留连忘返。而它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作者生动别致的语言形式。 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巧妙地将“唐朝”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绘其声,描其色,状其态,传其神。如第一段巧妙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分别借枫桥和清秋的月亮指代凄清的诗境和心情,借李白的豪肠和绣口一吐指代豪放的诗情和人生态度,借李商隐的秋池、紫丁香指代惆怅的心境,借王维的渭城朝雨指代清新的诗风,以一当十,言简意赅,神韵尽显。第二段巧妙运用比拟,将唐朝比拟作一位绝代风华的美人,比拟作一盏醇厚的铁观音,虚实相生,有画面和场景般的艺术效果,透明的琴弦、修长的十指、脸上的露华、银烛秋光的冷画屏、袅袅上升的茶香烟雾似乎都与那位美人和那盏茶合而为一,如梦似幻,让人迷醉。而“不然,古淡清醇的山水恨你,恨你弹指惊春去”一句,则运用顶针,很有回文诗的佳妙。更为巧妙的是,作者打破了语言的语法规范,使整个文段的语句具有了诗歌语言的特性。 从中可以看出,善用修辞手法,适当打破语言规范,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变得非常灵动美妙。下面,我们仅就巧用修辞使语言生动这方面再举几个例子加以阐述。 一、运用通感。即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片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嗅觉诉诸听觉,别具一格。再比如:“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清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这里,本体“海的声音”是听觉,喻体“月光”“晨雾”是视觉,像是情人蜜语那样芳醇是从味觉写出声音的甜味,像清风拂过琴弦是从触觉写声音的微弱。像落花飘零在水上是从视觉写声音的微弱。这几种感觉反复移动的过程,描绘出大海的温柔静穆,如诗如画,令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