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渡制度研究_10985456.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作 者】黄风著【丛书名】中青年法学文库【形态项】335【出版项】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06【ISBN号】7-5620-1567-8【中图法分类号】D998.2【原书定价】15【主题词】引渡(学科:制度学科:研究地点:中国)【参考文献格式】黄风著.中国引渡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06.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页 目录页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现行引渡制度的法律渊源 第一节 基本特点及其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第二节 我国签订和加入的有关国际司法 合作的条约 第三节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17条的理解 第四节 引渡国内立法模式的选择 (一)在《刑事诉讼法》中专编调整 (二)制定《引渡法》 (三)制定《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 第五节 关于互惠原则 第二章 可引渡的犯罪 第一节 双重犯罪原则 第二节 双重犯罪原则的具体应用 第三节 可引渡之罪的刑期标准 第四节 “执行引渡”的刑期标准 第五节 缺席审判条款 第六节 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所列举的可引渡 之罪 第七节 或者引渡,或者起诉 第八节 关于财税犯罪 第九节 附带引渡 第一节 政治犯罪:必要的法律概念 第三章 不可引渡的犯罪 第二节 政治犯罪:中国的五种表述 (一)“犯罪具有政治性质” (二)“因为政治原因的犯罪” (三)“政治犯罪或与之有关的犯罪” (四)“政治犯罪” (五)“政治性质的犯罪” 第三节 “政治犯罪不引渡”的替代模式 第四节 “政治犯罪不引渡”的引申 第五节 “例外”中的例外 第六节 张振海引渡案及其启示 第七节 军事犯罪 第八节 一点商榷 第九节 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第四章 其他影响引渡的情形(上) 第一节 本国国民不引渡 (一)不引渡本国国民的法理根据 (二)绝对不引渡和相对不引渡 (三)国民的范围 (四)认定国民身份的时间标准 第二节 死刑不引渡 (一)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的几种处理方式 (三)思考之一:能够将逃犯引渡回国总比 任其逍遥国外好 刑是两码事 (四)思考之二:“死刑不引渡”与废除死 第五章 其他影响引渡的情形(下) 第一节 一事不再理 第二节 管辖权限度 第三节 使犯罪或刑罚消灭的情况 (一)时效 (二)赦免 第四节 在诉讼中缺乏基本的法律保障 (一)最低限度的保障 (二)缺席审判 (三)非常法庭 第五节 人道主义考虑 (一)年龄情况 (二)健康状况 第六章 引渡诉讼以及主管机关的职责分工(上) 第一节 引渡与诉讼 第二节 引渡诉讼的任务 第三节 引渡诉讼的参与人 第四节 引渡诉讼的主管机关 第五节 法制原则 吴弘达案的教训 第六节 双重审查制 第七节 司法审查与行政审查的分工 第八节 司法审查与行政审查的相互制约: 一票否决制 第九节 双重审查的不同模式 (一)“行政审查—司法审查—行政审查” 模式 (二)“行政审查—司法审查”模式 (三)“司法审查—行政审查”模式 第七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可代找各类文档(在线)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