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黑泥巴沟桥工程地质勘察的报告.doc

紫阳县黑泥巴沟桥工程地质勘察的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紫阳县黑泥巴沟桥工程地质勘察的报告

紫阳县黑泥巴沟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 (一)勘察目的、任务 受2010年7.18洪灾影响,加之年久失修,岚(皋)—紫(阳)公路黑泥巴沟段桥面出现沉陷、裂缝,致使交通不畅。为了避免道路交通受阻,拟重新在此修建桥梁。2010年10月23日,我所受市公路规划设计院委托,对拟建桥梁桥位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目的是为公路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和所需岩土参数指标,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结合委托方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和技术要求为: ①沿桥位线共布置1个钻孔,钻孔深度要求进入基岩微风化层。 ②查明桥位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有无不良地质现象等。 ③查明桥梁墩台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厚度、构造、节理裂隙,对岩体的破坏程度和地下水状态。 ④评价并提供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及与桩基计算有关的岩土指标。 ⑤对边坡及地基稳定性作出评价。 ⑥评价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二)拟建物概况 拟建桥梁位于紫阳县洞河镇黑泥巴沟段,全长20m,高约4m,宽6m,为两跨钢筋混凝土梁板桥。 (三)施工情况及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以地质测绘、钻探为主要手段开展工作。共施工1个钻孔,进入新鲜基岩中。钻孔位置见工程地质平面布置示意图(图1)。钻孔深度24.4m,进入基岩6.2m,进入新鲜基岩3.7m。采取弱风化岩石力学样1组。完成实物工作量见下表: 实物工作量表 表1 项 目 工作量 单 位 备 注 1:1000工程地质调绘 0.16 km2 工程地质剖面 74.0 m 1条 钻 探 24.4 m 1孔 岩石力学试验样 1 组 其中岩石力学试验和岩矿鉴定由陕西省地矿局第一地质队实验室完成。地形图由安康市交通局提供。野外施工自2010年9月2日起至9月8日结束并转入室内资料整理汇编。勘察施工严格按有关规范执行,勘察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成果资料可作为设计依据。 (四)勘察依据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二、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秦岭地槽与扬子准地台交接部位、处饶丰-麻柳坝-钟宝区域大断裂东南侧,处红椿坝—曾家坝断裂的南侧,属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白水江-白河褶皱束。根据沉积区的差异特点,本区地层划属南秦岭分区、徽县—旬阳分区,区内火山活动较为强烈,沉积岩相、厚度差异较大,其基底为一套浅-深变质细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及正常沉积岩,区域构造主要为饶丰-麻柳坝-钟宝大断裂、红椿坝—曾家坝断裂(见区域地质图)。 (二)、区域地质特征 1、地层岩性 ⑴寒武系下统鲁家坪组(οl) 主要分布于紫阳县以南,为灰色粘板岩。 (2)第四系(Q4) 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主要为河漫滩堆积,多为砂砾石和漂(块)石。厚度3.2—13.0m。以及少量的残坡积堆积,岩性以碎石土为主,厚度0.3-1.5m。 2、岩浆岩(βμ3) 区内主要以基性岩浆岩为主,岩性主要为辉绿岩和一些规模较小的岩脉,细晶岩脉、石英脉。 3、构造 ⑴褶皱 工程区位于南秦岭褶皱系、白水河—白河褶皱束南侧。走向NW—SE,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二道桥组、志留系大贵坪组、梅子垭组的粘板岩、泥质板岩、粗面质角砾熔岩,产状10—30∠40—78°。 ⑵断裂 区域构造主要为工程区内发育的红椿坝-曾家坝断裂,以及工作区北侧的蒿坪-香河口断裂。红椿坝-曾家坝断裂地表倾向NE,在红椿坝一带倾角20—25°,东段倾角85°左右。为沿早古生代次级隆起轴部产生的断裂。早古生代可能已有活动,第四系仍有活动。蒿坪-香河口断裂产状350-40°∠55—70°,印支期以挤压性质为主,燕山期以滑移为主,为一次级的活动断裂。 综上所述,区域内新构造活动以大面积隆升为主,场区外红椿坝-曾家坝断裂及蒿坪-香河口断裂走向舒缓平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近于垂直,属区域构造稳定区。场区及外围地震活动不强。工程区以弱震为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三、桥位区工程地质特征 (一)、交通位置、地形地貌 1、交通位置 工程区位于紫阳县洞河镇,距离紫阳县城约16Km,距安康市城区约85Km,交通基本便利。见插图1—交通位置图。 插图1交通位置图 2、地形地貌 工程区处于秦巴山地,主要为低中山区,地形高差350-800m,属侵蚀构造低中山地形,地貌形态以低中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