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晾鹰台殪虎之典.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晾鹰台殪虎之典

清代晾鹰台殪虎之典   在大兴区北普陀影视城北侧路西,有一座晾鹰台,又叫做练兵台。我国古代封建帝王为了观赏风景,常在皇家园林内设置一些平顶、高耸的建筑物,这就是“?_”,今作“台”。汉代许慎在《五经异义》中记载:“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南海子在元、明、清三代都用来畜养禽兽,是“因农隙而校田猎”的著名苑囿,因此这座晾鹰台应归类于“囿台”。   自清康熙朝以后,清代举行大阅的场所多在南海子晾鹰台。如《日下旧闻考》中记载:“凡大阅吉期,由钦天监选择。先期二日,武备院设御营帐殿于南苑晾鹰台。”此外,在晾鹰台还经常举办一项“殪虎”活动。是日,旌旗招展,虎啸鹰台,杀声震天。虎枪兵奋勇争先,殪虎活动场面之激烈、残酷,令人过目不忘。   一、康熙皇帝创立虎枪营   晾??台在清代不仅是帝王狩猎和训练兵马的重要场所,更是清朝帝王观看虎枪营侍卫殪虎、猎熊等活动的地方。何谓“殪虎”呢?殪,音“义”,殪虎就是由虎枪营兵用特制的“雪峰枪”猎杀老虎。这是清代帝王在春季举行的一项颇具特色的练兵活动。清康熙二十三年,驻守黑龙江的将军从军营中选拔出40名勇猛彪悍、善于骑射的满族武士献于朝廷,分别隶属于由皇帝亲自统率的上三旗,即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虎枪营由此诞生。虎枪营中设总统一人率领,每旗中又设置总领和虎枪校各一名。清雍正元年,虎枪营每旗各增设总领一人,虎枪校六人,委署虎枪校七人。清乾隆三年,虎枪兵也由最开始的360名增加到600名。[1]虎枪营是一支专门跟随皇帝行围打猎的禁卫军,“总统、总领掌辖本营官兵以备扈从,车驾?L狩列前驱。”[2]皇帝行围打猎时,虎枪营总统及总领派虎枪兵300人随从护卫,以10名虎枪兵先行作为尖兵,遇老虎等猛兽便列阵以备。虎枪营总统由内大臣或侍卫一人担任,每旗以大臣、侍卫或参领一人任总领。总统和总领身穿黄色马褂,虎枪长身穿红色马褂,负责执掌虎枪的虎枪人则穿白色马褂。用来捕虎的虎枪又称“仪枪”,是随皇帝围猎的虎枪营兵使用的一种猎杀老虎、熊等猛兽的利器。虎枪全长250厘米,枪刃长约30厘米,呈圭形,刃中起棱,十分尖利。有趣的是虎枪与扛枪人享有同等“待遇”,皇帝驻跸行营时,照例要“赐食”给虎枪人和虎枪,“每日传膳例有虎?j之赐,皆仪?j者食之。”只不过虎枪不能吃饭,所以皇帝赏赐的食物就都给扛虎枪的虎枪人了。   二、乾隆皇帝观赏殪虎之典   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晾鹰台在苑之迤南。六飞春?L,有晾鹰台杀虎之典。”[3]“杀虎之典”即殪虎之典,是由虎枪营兵持虎枪与猛虎短兵相接,格斗并刺杀猛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每年春季皇帝都要到东陵、西陵祭祖。从西陵回来,途经南海子“辄行春?L之典”,到晾鹰台殪虎。“台上张幄次,台下虎枪处人员列侍。台前置虎笼,大?i绕笼数匝,而引其端于十余步外,大驾既?W幄次,虎枪处人取?i之端,骑马绕笼疾行以解之。?i尽,而笼之门以启。虎囚槛己惯,往往伏不动,台上随驾之侍卫,承命以火枪俯击之,或又嗾?a犬吠笼侧,虎乃奋迅而出。虎枪人咸屏息以待,虎至则三数人争刺之,突围出则逐而杀之。头枪、二枪、管虎枪处及领侍卫大臣察明上闻,颁赏白金、荷囊有差。”[4]   用虎枪刺杀猛虎,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过人的枪技是绝对不可能胜任的。古人言“困兽犹斗”,狂怒的老虎在重围中左冲右突,扑咬虎枪营兵和猎犬。虎枪营兵在与猛虎的殊死格斗中常被咬伤,甚至丧命。“其头枪者赏赉优渥,故人思效命焉。”[5]然而,虎枪兵临危不惧,个个奋勇争先。对那些勇敢拼搏的杀虎勇士,清廷不吝重赏,规定“凡杀虎时为虎???兰氨淮凑撸?照军营殉难受伤例赐恤。”[6]殪虎活动场面之激烈、残酷,惊心动魄,令人过目不忘。   乾隆帝对于殪虎、殪熊等活动十分喜爱,“围中有虎未尝不亲往射之。”他认为,满族人应效法先祖,崇尚习武行猎,“诘武敢忘述祖尧”。与虎、熊等猛兽搏斗,可以强健体魄,更能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和胆识,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乾隆帝不仅在南海子晾鹰台观看殪虎活动,还在木兰围场亲自参加过殪虎这项带有强烈刺激性的活动。“乙亥秋木兰行围,虞人报有虎,率虎枪击刺,虎忽逸出,众莫敢撄。其日有厄鲁特新附者来观,因驰安吉骢追及之,一发而殪。曾作《射虎行》纪其事。”[7]   乾隆五十九年夏四月初二日,乾隆帝巡幸天津后回到南海子,驻跸南红门行宫。这一年他已83岁高龄,犹兴致勃勃地乘马到晾鹰台,“晾鹰台近观殪虎”“观虎枪侍卫等殪二虎一熊”。乾隆帝触景生情,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少年时祖父带他到南海子行围时的情景:“昔年皇祖每于南苑殪虎行围,予年十二时即随侍,教学火枪,指示发机、视准。越今七十三年事如在目,恒不敢忘恩眷。”[8]忽然一阵呐喊声,把他从沉思中拉了回来。只见在虎枪营兵与老虎的搏斗中,一只猛虎东冲西突,夺路奔逃。一名三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