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理论发展背景与典范.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众传播理论发展背景与典范

三、符號互動論與現象學 符號互動論:探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過程 主要理念 心靈、自我、和社會(mind, self, and society)都是個人與人際互動的過程 語言是個人心靈和自我獲得發展的主要機制 心靈乃是個人社會過程的內化(internalization of social processes) 行為既是自發性的,也是反應性的(proactive and reactive) 個人對自我處境的界定,將決定他在此情境中的行為 「自我」實則包括了「社會」的特質,無法脫離社會 符號互動論─重要特質 符號的發展是社會性的,人們經由互動的過程以符號來表達意念、價值和思想。 固然符號的意義是經由社會化的過程學習,但是許多特定符號的定義和運用並非完全一致,它是由使用者彼此之間來界定的。 3. 把符號包括語言、文字、記號、手勢、肢體動作等 4. 社會當作是一種意義體系 5. 自我可以用來做為符號互動的對象 : ) : ( : 3 ^. ─.─ Q.Q q = = + 四、政治經濟學 一般來說,政治體制即權力系統,無法排除經濟力的影響 政治經濟學源自18世紀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1723-1790)首創的古典經濟學 政治民主化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更助長了世界對各國對新聞傳播媒體的鬆綁 跨國資本主義體系 迅速進行所有權集中化的整合、 全球媒介生態嶄新面貌 四、政治經濟學 自從70年代以來,即成為熱門主題 所有權集中化(ownership concentration)是全球媒介生態在20世紀末期的發展趨勢 進行垂直、水平整合或跨國企業,更使集團化的力量超越舊有國家疆界的藩籬;進入世界各國的傳播、通訊、影視、出版和娛樂等產業;並控制生產、配銷、發行等通路 商品化(commodification)和拜物主義(fetishism) 成為20世紀末無可抵擋的洪流 通訊傳播事業的發達,更促進了閱聽人商品化,甚至消費者商品化的地步 Vogue採訪 時尚雨鞋 購物狂的異想世界 五、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起源於1964年在英國伯明罕大學成立的當代文化研究中心(Contemporary Center for Culture Studies, CCS);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霍卡(Richard Hoggart)、霍爾(Stuart Hall)等人、傅柯(Foucault)、伯迪厄(Bourdieu)等人 文本分析,其主要對象包括電影、電視節目、文學作品等 瓊瑤作品 瓊瑤,60年代自《窗外》出版後,就一舉成名。從此便步上創作之路,掀起言情小說興盛的黃金時期,在跨越70、80、90年代直到新世紀,她的作品仍能掀起一股“瓊瑤熱”,獲得許多讀者的喜愛,她開創了以女性視角的敘述模式,成功的將瓊瑤式的愛情敘述推向了一個經典的位置。? 「瓊瑤」兩個字,也成為60、70年代的女性世代形容愛情的一種詞彙,一種對愛情的想像圖像。? 瓊瑤研究 瓊瑤六零年代小說敘述策略研究 。100年許瓊珍。淡江大學 論文就以瓊瑤60年代小說為研究對象,探討瓊瑤60年代小說敘述策略及其寫作特色。? 庭院深深 金庸作品 金庸研究 金庸《射鵰英雄傳》與王度盧「俠情悲劇」五部曲愛情糾葛之比較研究。98年朱麗生。淡江大學。 本論文係以《射鵰英雄傳》及「俠情悲劇」五部曲的三段主要愛情作比較分析,勾勒出兩部鉅著的愛情風貌。?? 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 提出「文本與讀者理論」(text-reader theory) 多樣解讀意義的觀念(polysemy) 文化內容的消費,與閱聽人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方式有關;譬如歌劇、芭蕾、交響樂或連續劇、流行音樂等,藉由這些文化型式的消費確認自己的身分和社會認同(Bourdieu, 1984) 文化產品的接收和消費(reception and consumption) 五、文化研究 傳播理論的發展與典範的脈絡 過去最簡單的劃分方法,乃是依據主流的傳播效果研究的媒介效果,做為大眾傳播理論發展的分水嶺 傳播效果萬能理論時期(約為1900年代到1950年代中期) 傳播效果有限論時期(約為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 傳播功能再發現時期(約為1970年代誌1980年代) 跳脫傳播效果時期(約為1980年代至今) 大眾傳播理論發展 背景與典範 美國與歐陸的傳播研究 美國 歐陸 Profit commercial Public system 量化實證主義(實證) 偏重傳播情境、馬克思主義取向(批判) 強調效果研究而忽略情境 認為傳播理論不能缺乏社會的理論,故批判學者研究分析的領域大於實證學者 Lazarsfeld Ardono How? How much? Who controls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