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案介绍.ppt

早期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案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xh /see161 / / /;*;研 究 背 景;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指原发肿瘤区域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可以作为屏障暂时阻止肿瘤细胞在淋巴道的进一步扩散,同时也是淋巴转移最可能的部位。 根据区域淋巴有序引流和转移的规律,SLN可以预测整个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定位并切除SLN活检,SLN无转移的患者可以免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这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及乳腺癌的治疗中已付诸实践。 ; 经腹注射1%亚甲蓝;盆腔正位片定位核素浓聚位置;术中γ-探测仪定位SLN;术中肉眼识别的蓝染淋巴结;结 果; 2 SLN检测 216例患者SLN总检出率为96.8%(209/216),局部病灶>4cm时SLN检出率明显降低(89.7%,35/39, P<0.05)。 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无术前治疗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对SLN检出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局部病灶>4cm、盆腔淋巴结有转移时,SLN仅在单侧盆腔检出的几率显著升高,(51.5% vs. 30.6%, P=0.027; 48.9% vs. 29.4%, P=0.048)。 ;;讨 论;2 SLN的分布 SLN位置并非恒定,本研究显示86.0%的SLN集中于闭孔、髂外及宫旁区域,5.9%的SLN位于髂总、骶前与腹股沟深等传统意义上的第二站淋巴结。我们认为SLN是一个功能学而非解剖学上的概念,淋巴结转移的“跳跃性”只是相对解剖位置而言的,当首先转移的淋巴结出现在二级淋巴结时,其功能相当于一级淋巴结。值得注意的是,当SLN出现在髂总区域时,可考虑同时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因此“跳跃性”转移现象对于进一步明确宫颈部位的淋巴引流途径,指导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临床意义。 ; 另一方面,识别的SLN是解剖意义上的二级淋巴结时,也应考虑示踪剂引流入第二站淋巴结的可能。本研究在注射99mTc-SC后进行的淋巴核素显像显示,注射后1小时显像的SLN其位置与数目基本恒定,与术前1小时相比仅有强度的衰变,显像与术中识别SLN的符合率为87.5%。因此,我们认为当99mTc-SC放射活度控制在2mCi以下,注射与手术时间间隔不超过18小时,示踪剂即使引流入第二??淋巴结,其放射性强度往往显著低于SLN,漏检SLN的几率较小。 ;3 快速准确的病理检查 前哨淋巴结的病理检测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尤其是对于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s)和孤立肿瘤细胞(isolated tumor cells,ITCs),目前还没有标准的检测方法。连续切片、免疫组化等技术因为速度的限制都不适于术中快速诊断,仅能用于术后复查阴性SLN,必要时给予补充手术或放射及化学治疗。我们最近的研究已逐步引入术中RT-PCR分子诊断技术,希望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微转移灶的检查。 ; 综上所述,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早期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符合以微创手术取代不必要的根治性手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这一肿瘤外科发展的新趋势。然而此技术的广泛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妇科、核医学科和病理科医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合作,有赖于识别方法的改进和大宗病例的临床实验和随访。;谢 谢!;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p:///jnejclxh / 结石由无机盐或有机物组成。结石中正常有一核心,由脱落的上皮 ?? 结石 细胞、细菌团块、寄生虫卵或虫体、粪块或异物组成,无机盐或有机物再层层沉积核心之上。由于受累器官的不同,结石形成的机理所含的成分、形状、质地、对机体的影响等均不相同。常见的结石有胆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胰导管结石、唾液腺导管结石、阑尾粪石、胃石、包皮石和牙石等。   尿石症是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结石的统称,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泌尿系结石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往往继发于肾结石,尿道结石往往是膀胱内结石随尿流冲出时梗阻所致。肾、输尿管结石与膀胱、尿道结石比约为5.5~6∶1。尿石症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肾与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70%左右;膀胱和尿道结石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尿石症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后,对肾功能损害较大,尤以下尿路长期梗阻及孤立肾梗阻时,对全身影响更为严重,处理上也较复杂,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结石病是一种顽固性疾病,症状复杂,并发症多,易于残留一般口服消石胶囊每日4-6粒可以预防结石生成。 // / ht经临床观察发现,含钙结石是泌尿系结石中最常见的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