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讲座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及流程.ppt

大讲堂讲座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及流程.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讲堂讲座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及流程

例 医生甲:某时期共做手术100例,手术后感染4例,则感染专率为4.00%。 医生乙:某时期共做手术110例,手术后感染6例,则感染专率为5.45%。 * 危险指数 由于影响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医生甲与医生乙之间的外科医生感染专率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必须进行调整。不同研究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调整方法。 * 评分系统 危险因素 评分标准 手术时间 ≤某种手术75%的时间 0 >某种手术75%的时间 1 伤口清洁类型 清洁 0 污染 1 ASA评分 1—3分 0 4—5分 1 * 例 危险指数 医生甲 医生乙 0 0/10 0/10 1 1/20 0/10 2 1/30 1/40 3 2/40 5/50 (感染例数/手术例数) * 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Σ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 手术例数总和 * 例 医生甲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0×10+1×20+2×30+3×40         10+20+30+40 =2.00 同理医生乙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为2.18 * 调整专率 医生调整感染专率(%) = 某医生的感染专率 某医生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 例 医生甲的调整感染专率(%) =4.00/2.00=2.00 医生乙的调整感染专率(%) =5.45/2.18=2.50 * 反馈方法 采用反馈单的形式反馈,直接反馈给主刀医生,不宜公布。 * 专人负责,认真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每季度小结,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将调查数据向有关人员汇报。 各医院可与全国医院监控网数据进行比较,评价自己的工作成效,并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 * 医院感染办公系统 免费注册下载使用,注意不宜放到开放式网站上 * 谢谢聆听!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的方法及流程 任南 中国医院感染网 监测目的 监测某些手术操作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 建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 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 监测对象及手术类型的选择 胆囊切除或/和胆管手术, 结肠、直肠切除术, 阑尾切除术, 疝手术, 乳房切除术, 剖宫产, 子宫切除术及附件切除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包括择期和急诊手术。 * 各医院可根据本单位情况选择上述手术操作或增加新的手术操作, 小于500、每月监测50台, 500~999、每月监测100台, 大于999,每月监测200台, 如医院所做手术的台数未达到以上数目时,可对以上手术操作全部进行监测。 *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并具有下述两条之一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①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临床医生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 ①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③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④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 器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