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浒传的爱国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水浒传的爱国思想

高等教育成人考试 函授教育毕业论文 浅谈《水浒传》的爱国思想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班 级: 2008级中文本科(5)班 姓 名: 学 号: 2 0 0 8 2 5 2 1 0 5 1 0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完稿日期: 2010 年 1 月 10 日 浅谈《水浒传》的爱国思想 内容提要: 《水浒传》生动而深刻地描写和反映了北宋末年一只以宋江为领袖,众多英雄豪杰参加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此后便有许多学者把这部书定位为“反封建统治”的历史小说。但在早先的《水浒传》的书名上,曾冠有忠义二字,由此可见这部小说的思想也绝不如此简单。作者描写这次起义,不满足于一两个片段,插曲。而是企图描绘这次起义的全过程:从它的兴起`兴盛一直写到他的失败。而贯穿这始终的,便是“忠义”二字。-前半部分写“义”,后半部分写“忠”,并且把“义”统一于“忠”之下。这便是作者在这部书里所想要表现的一种思想,即封建文人的爱国思想。 关键词:忠义,平虏,梁山泊,宋江,爱国思想 正文: 在早先的《水浒传》的书名上曾冠有“忠义”二字。虽在后来被去掉,但为了更好理解这部百二十回的小说,就要生可理解作者在小说中极力要表现的“忠义”二字。而从深层意义上来理解这两个字。并用这两个字来理解《水浒传》,那么,《水浒传》所要表现的是基于这两个字之下的一种爱国思想。 爱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 西周 里疾以车百乘入周章》,其上载“周君岂能无爱国哉?”它当时特指国家社稷和政权,是对上层统治者而言的,并不是现在广义上的爱国。随着它的发展,这个词的意义已经不断变大。包括了很多方面。且不论现在,就是在宋元乃至明清之际,爱国思想便已成为包括忠君,保国,安民,除恶,平虏,维持稳定及人才观等多方面的概念体系。而这诸多方面,在一部《水浒传》中的一充分的表现。因此,与其说是《水浒传》表现出的是对北宋王朝的讽刺和批判,还不如说《水浒传》极力要表现的是一种爱国的思想感情。 这部小说作为文人创作,是在吸取了长期以来的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及说书艺人底本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的。从北宋末年到明初这240多年的时间内,这个故事经过不断的发展改編,故事的主角,由一群流落江湖的“盗贼”,演化为具有正义感,有着强烈爱国精神的农民起义军,而这种蜕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异族对中原人民的压迫造成的。 在北宋建立之前,就有辽在我国北方活动。其后,西夏王朝于1038年建立。此外,还有西部的吐蕃诸部,西南的大理及南方的大越。到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对南宋形成巨大威胁的金又建立起来。这众多的政权环绕下的中原政权,必然处于一种极大的威胁的境况之中。虽然宋朝有数量庞大的军队,但是机构臃肿,朝廷冗员,军队的战斗力不强。多次对辽和西夏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并且每年都要向辽和西夏缴纳大量的“岁币”同时朝廷被奸人把持,忌贤妒能,他们都以求和和自保为准则,并不断粉饰太平,而不能任用有才能的人组织有战斗力军队去征服辽和西夏,来维护边疆的安定。与此同时,各地农民起义蜂起,北宋统治集团以“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只顾镇压国内起义,而对外族的入侵只采取妥协的方法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满。他们希望可以出现一支抗击外族侵略的力量,去边疆成其功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宋江等一伙“官军莫敢婴其锋”的农民起义军,便不断被神化,称为为民族利益而战争的正义力量,而平虏所应具有的爱国精神,便被注入其中,成为水浒传英雄故事的爱国思想萌芽。此后南宋的政权更加偏安一隅,而对金和西夏的侵略总是退让,这更加引起人们对当权者的不满。于是宋江等人的故事便继续发展,成为人们心目中可以抗击“胡虏”最理想的形象。后来元崛起,灭金以后,于1276年攻破宋都临安。此后的九十余年里,广大的人民沦于蒙古贵族的铁蹄统治之下,遭受了极其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这种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便反映在梁山泊的故事中,众位梁山好汉也在不断的民族斗争中,发展成为人们日益歌颂的对象。人们希望有一支这样的队伍,可以抗击少数民族的侵犯,于是这种强烈的爱国思想,便逐渐渗入到《水浒传》中,并最后经过施耐庵和罗贯中的手,改编为真正具有这种思想的著作。而这种爱国精神,也正是长期以来的民族矛盾和阶级压迫,在文学创作中,所必然要表现的,和当时的大环境是相符的。 在《水浒传》的开头处,便描写了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受到高俅的迫害,而与老母一同投倒延安府,老钟经略相公镇守的边庭去,他之所以去这里,是因为“哪里是用人的去处”。以他的状况,只要离开京城,可以说到哪里都可以避祸,生存。但是在这种个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