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和对策思考.doc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和对策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与对策思考 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通过十七大、十八大及其十八大三中全会的深入贯彻落实,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城乡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不仅是因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更重要的是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和政策背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要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还要完善制度设计,克服制度障碍,为其提供政策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职能;公共财政;社会治理创新 基本公共服务现状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相对概念,指一国全体公民在公共服务领域,如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与服务等领域在机会、标准、数量、需求偏好、形式等方面有着大致相当的权利。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了新要求,即在建党100周年,必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然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无疑制约着这一目标的实现。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集中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资源占有不均等。即城乡之间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基础公共设施、人力资源、财政资金等方面资源占有不均等。很多优质资源被城市和极少发达农村所占有,大部门贫困落后的农村资源所有较少。典型如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城市义务教育融入了多媒体教学、微机教学,而偏远农村则缺乏。 2、服务水平不均等。公共服务水平不均等体现在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省级政府由于人力资源富裕、技术条件成熟,加上“事权下移,财权上升”有更多优势条件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而农村,乡镇政府由于缺少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偏好各异,加上“事权大于财权”甚至承担了州政府应该承担的义务,削弱了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3、制度体制不均等。即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在城乡之间有差异,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以最低生活保障机制为例,划分的三条保障线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各部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范围,由于政出多门且信息不对称,削弱了社会保障政策的连续性与权威性。(((又如户籍制度的流弊。城镇居民能够拥有政府出台的福利优惠政策,而村民或者农民工由于户口限制,不能享受城市政府出台的福利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为城乡提供不均等服务奠定了基础。同时法律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实践过程中执行能力弱化、执行效果不优。 二、基本公共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与传统背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形成了以计划经济为根本特征的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模式。195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户籍制度的建立。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为城乡居民享受差异化公共服务奠定了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二元供给服务结构愈发严重,由于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城镇与农村两类,并实行差别福利政策,农民或者农工无法享受城镇居民的系列优惠政策和福利设施,无疑导致公共服务在城镇和农村的差异化和非均等化,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弱势群体,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目前,我国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城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财政收入差异——财政支出差异——资金在公共服务上投资不足,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 (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一是公共财政体制的城市偏向性。我国建国以来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致我国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严重偏向发展工业的城市,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二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目前,对某些准公共物品的提供,由于乡镇政府没有能力提供或提供不足,统一由中央政府提供,导致这种供给模式出现真空层,无法准确了解农民需求,满足农村居民的偏好性,从而导致公共物品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三是公共服务监管机制的缺乏。缺少公共服务效果评估机制、问责机制及其监管机制,导致公共服务成效无量化标准,无从知晓成效如何,服务的提供也就流于形式,导致公共服务提供成为一个空壳,为提供而提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探究 (一)优化政府行为、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1、社会治理创新。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社会管理创新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公民权上有着同样的逻辑起点,在评价维度上有着同样的契合性,在政府角色定位上有着同样的关键性。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创新社会治理:一是坚持“四个治理”,即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二是通过正确处理政社关系,实施政社分开,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