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现代汉语》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力《现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教案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古代汉语就是“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指书面语。语言有口语的形式,也有书面语的形式。口语一发即逝,不能传于异时,留于异地。书面语可以借助文字等手段流传下来。古代没有留声机、录音机之类的设备,我们对古人口语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但借助古书,我们可以知道古人书面语的情况。所以我们说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古代汉语主要是指书面语。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言,即通常所说的文言文。一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即通常所说的古白话。古白话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资料,古代汉语如何演变为现代汉语,古白话是很重要的材料。唐代的禅宗语录、变文,宋代的理学语录(如《朱子语类》)、话本小说,元代的戏曲道白、白话碑文(元人使用八思巴文,译为汉语一般就是白话),明清时期的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属于古白话系统。古白话也有不好懂的地方,如白居易诗:“长忧到老都无子,何况新生又是儿”。这里的“儿”如果按照现代汉语来理解,这诗就不通了。实际上这里的“儿”是特指女孩子。唐代妇女也自称“儿”。有些古白话如果没有深入研究,要清楚其含义还是相当困难的。不过相对于文言文而言,古白话与现代汉语毕竟更为接近,如果有了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基础,要读懂古白话还是比较容易些。因此古白话一般不作为古代汉语这门的主要研究对象。那么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就缩小到了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第一个系统:文言文。文言文的范围很广,从先秦到近代都有,现代还有一些浅近的文言文。先秦两汉的典籍是正统的文言文,唐宋以后模仿先秦两汉的作品而写的古文,也是文言文。如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章,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也都是文言文,这些都是古代汉语学习的内容。总之,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就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的书面语,即文言文。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第一、???? 为了了解古代社会。古书是记载古代社会和古人生活的重要载体,要读懂古书就要知道古代汉语。第二、???? 为了更好地使用现代汉语,提高语言修养。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现代汉语中保留着很多古代汉语的东西。比如“此致敬礼”为什么不能写成“此至敬礼”?比较下面的古代汉语例子就能明白:《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孟子·万章上》:“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可见“至”是自动词,“致”是使动词,二者有别,不可混用。第三、???? 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第四、???? 中文必修课。三、怎样学好古代汉语?总的原则: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1961年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这部教材采用文选、常用词和通论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可以使学习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快地提高古代汉语的知识水平。其中文选和常用词主要是感性认识,通论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因此属于理性认识。在使用这样一部教材的时候,我们要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者并重,将各个部分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感性认识的积累和理性认识的积累,除了理解以外,熟读背诵是重要的措施。要多花功夫,通过熟读背诵增强语感。具体方法:一、仔细学掌握六个字:形、音、义、字、词、句学语言如搞微雕,需要下细功夫。学习古代汉语必须字词句形音义逐个落实,透彻理解,绝不能囫囵吞枣,似懂非懂。在逐个落实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古代汉语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语感越来越强,最终达到基本读懂古书的程度。二、反复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根据古今不同特点有联系地学粤语:冰箱为雪柜,冰棒为雪条,冰淇凌为雪糕,皆以冰为雪,此为其特点。学习古代汉语亦当抓住特点来学。古代汉语的主要特点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到了现代汉语里大多数要变成双音词。这也是特点之一。比如: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赤壁之战》)副词女婉贞,年十九,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徐珂《冯婉贞》)名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动词这些句子里的“习”字,在词义和语法作用上都与今天的“习”字有别。这些区别正包含了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之间的种种差异。就它的词义来说,“习”的本义是“鸟数飞”,《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夏历六月)……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虫。”这里的“学习”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习”正是用其本义,意思是“雏鹰学习不断地飞”。“习”的这个本义,可以从它的偏旁“羽”看出来〔《说文·习部》:“習,数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