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语法及证治之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论语法及证治之研究

伤寒论语法与证治之研究 中国医药学院学士后中医学系讲师  刘纪昌  第一篇 伤寒论条文之特殊字义   构成语言的基本原料是辞汇,最早产生之单词(字)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语法结构,使语言有系统且规律。由于语法约定成俗,寓于具体语言之中,离开具体语言则无所谓语法。创造和学习语言,皆从单词开始,然后逐步体会和创造、遵循语法。因之,基本词汇又是语言基础,乃首先须学习和掌握的重点。   每种文字皆是记录民族语言的符号,没有脱离语言而存在的任何独立文字。许慎《说文解字》:「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中国文化中的宝藏--中国医学,正藉此工具而流传,欲了解医籍中的经典著作《伤寒论》,更须首先掌握其特殊用字。 本论文之研究范围,在肯定为仲景著作之六经、霍乱、阴阳易等篇,共三九八条,采明.赵开美复刻本序号。 第一节 伤寒论条文之关键词   《伤寒论》条文中有部份之连接词或副词等,本身虽未有深意,然由其所连接带出之症状则有特殊强调之意,且形成规律,亦可由此关键词而掌握主症。虽然关键词与主症密切相关,有时更藉此字而确定治法,或观察证情之未来进展,办别相反之症状,或用于对比分析等,皆有极大之便利。然在掌握规律时,只须寻得趋势即可,毕竟古文有一字多义之情况,未可将意义画一,以免胶柱鼓瑟。以下即分别采讨。 而、反、和、欲、逆 (一)而:   「而」之本义为颊毛。《考工记.梓人》:「深其人,出其目,作其鳞之而。」戴震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鬓鬟属也。」《伤寒论》中「而」字作连词,又根据上下文之意义,可分别表示并列、转折、顺承、如果等四种作用,兹分逆如下: (1)「而」字所连接之两部份,在意义上平等并列,可译为「和」,「并且」、「而且」、「又」等,如: 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十二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一○二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以上皆表示并列,内经有相同用法,如: 《素问.脉要精微论》:「诸细而沉者,皆在阴。」 《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变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用法亦同。 (2)「而」字连接前后分句,没有相承性,其至意义上相反,可译为「但是」、「然而」、「反而」、「却」等,如:    一○条:「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九○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    一八三条:「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 以上皆表示转折。内经有相同用法,如:    《素问.上古天真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素问.汤液醪醴论》:「上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用法亦同。 (3)「而」字表示顺承,前面成份用来条饰和说「而」字后之成份,可译为「就」、「便」、「然后」,或不译。如:    四九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    七七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    九四条:「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 以上皆表示顺承,内经有相同用法,如;    《灵枢.九针十二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用法亦同。 (4)「而」字用在主谓结构中,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    二九四条:「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内经有同用法,如:    《素问.平人气象论》:「胃而有毛曰秋病。」用法亦同。     「而」字虽仅为连词,然根据上下文,可区别数种不同用法,且出现同一条文之中,须加以辨别。如:    一三四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同一条文出现三个「而」字,分别当「且」、「却」、「便」解。 内经亦有同样用法,如:    《素问.刺疟论》:「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前后二「而」字,分别当「却」、「便」解,用法相同。    《伤寒论》中有143条条文及三汤方使用「而」字,尚有一条文多出者,其中并列用法最多,当「如」字解则罕见,与《内经》所使用之规律相同。钱超尘言:「只有把句中的『而』字讲清楚,医理才能被正确地揭出来。」 (二)反:   「反」字可作副词或动词,副词用以表示出乎意料或常情以外,动词则为返回之意,同「返」,以下分别探讨。 (1)表示出乎意料之外,可译为「反而」、「反倒」、「却」等,如:    二四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