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火把节的来源-CNKI.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火把节的来源-CNKI.PDF

2012年第2期(第27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22012(Vol.27) 人类学研究 论火把节的来源 ———兼及中国民族学的“高文化”问题 王小盾   摘 要:火把节古称“星回节”,流行于滇、贵、川等地的彝、白、汉等民族之中,一般在六月下旬和十二 月下旬举行,节日的意义在于以此标志新年。有学者认为,火把节与星回节来源不同。但联系彝族历法中 “一年两截”制遗迹和彝族传统的恒星观测法,可以论证这两个节日习俗有共同的原初本质和古老渊源,从 文化积累角度看,“星回”是“火把”的底层。火把节起源研究启示我们,中国民族学研究应注意“高文化” 问题,重视文献、文物资料对于民族文明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火把节; 星回节; 彝族天文学; 高文化 作者简介:王小盾,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温州 325035) 一、问题的提出 火把节是流行在彝、白、纳西、拉祜、哈尼、傈僳、普米、藏、壮、瑶等西南民族当中的节日。从凉山 彝族自治州普格县的遗存情况看,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包括“东伺”、“东格”、 “东刹”三项内容。“东伺”的意思是过节,亦即举行以太阳神、祖神、火神为对象的祭祀仪式;“东格” 的意思是玩火,包括摔跤、爬杆、跳高、歌舞、选美、斗牛、赛马、射箭、抢羊等娱乐节目;“东刹”则指送 ① 火神、拜长老、走娘家等风俗活动。 关于火把节的来源,各民族有不同的传说,一说起源于颂扬邓赕 诏王之妻慈善夫人的贞节(白族),一说起源于对情死者的追悼(蒙古族),一说起源于迎接和感谢五 谷神跋达(白族),一说起源于始祖神祭祀(彝族撒梅人),一说起源于对反抗天上权势之神灵的纪念 (纳西族),一说起源于对反抗世间权势之英雄的纪念(彝族阿细人),一说起源于烧害虫的习俗(彝族 ② 撒尼人),一说起源于征服恶魔的庆典(拉祜族),等等。 各说不同,乃表明火把节在传播过程中吸 收了多种文化内涵。有一个关于神话年代的假定说:“一个神话的分布范围越广,这个神话就越古 ③ 老。” 由此推断,火把节不仅有丰厚的历史积累,而且有很古老的来源。 为了理解火把节的原初本质,历代学者一直在追寻其来源,相关意见不胜枚举。其中在学术界影 ④ 响较大的是两部论著:一是游国恩于1942年发表的《火把节考》。 该文逐一考察了关于火把节的诸 ① 普格县素被称作“火把节之乡”。2010年8月,我在该县西洛区、螺髻山镇等地参加火把节活动,作了调查采访。 此处根据8月4日对普格县彝学会会长火补舍日的采访记录。 ② 参见伊藤清司:《传说与社会习俗:火把节故事研究》,孙浩译,《日本研究》1993年第1期。 ③ 安娜 ·露丝:《北美洲印第安人的神话》,见阿兰 ·邓迪斯编:《西方神话学论文选》,朝戈金 等译,上海:上海文艺 1994年,第222页。 出版社, ④ 参见游国恩:《火把节考》,见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香港:中国图书刊行社,1985年,第401—416页。 ·5·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种传说,认为最可信据的是关于慈善夫人的传说,所以火把节起于元明之交,燃火把的功能是“照岁 而祈年”。该文并认为“星回”的涵义是《礼记》所云“星回于天”,是冬季岁末的天象,不合发生在季 夏,所以火把节与星回节无关。二是彝族学者朱文旭的《彝族火把节》。此书认为火把节来源于彝族 ① 先民对火的崇拜,与星回节毫无关系。 其理由约略有四:(一)“火把节和星回节,一个是农历六月, 一个是农历十二月,时间差异太大”。二者“在时间上和内容上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第39、68页)。 (二)《太平广记》引用的《玉溪编事》所记“南诏以十二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