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Core.PDF

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Core.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Core.PDF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 会馆角色的演替 王日根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会馆的基本功能是“祀神、合乐、义举、公约”。作为地域性的社会组织较注重“彰显人文”,显示 自己地域文化的成就和实力,会馆的神灵祭祀、会馆的节庆娱乐、会馆对同乡死者与生者的关照,以及同乡间的 相互规约都旨在树立地域文化品牌,从而保持自己的适当地位。但进入近代以来,社会转型加剧,会馆转而注重 “参与治安”,这既是政府加强社会控制的一种途径,也是会馆适应社会变迁而作出的调整。会馆把治安放在重 二 要的位置,成为官方实现社会秩序有序化的重要辅助力量。 謼 [关键词]近代社会转型;会馆角色;演替 謼 [中图分类号]K31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25(2008)06-0068-12 八 京师会馆最初出现于明初永乐年间,那 发生了显著变化。“参与治安”的作用日益凸 年 时是一个安徽芜湖籍官员俞谟捐出自己的住 显出来。这其中既包含了政府面对社会转型 第 宅,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 而更加注重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也反映了会 六 作为相互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京师是 馆功能的转化与自我定位。无论是“彰显人 期 聚集外地官员最多的地方,同乡官员建立的 文”,还是“参与治安”,会馆维持良好社会 会馆便越来越多,当时,各地域性的会馆确实 秩序的努力却是始终如一的。 成了展示地方人文实力的一个重要基地。科 一、“彰显人文”与早期会馆的兴盛 举制度的全面推行无疑加快了地域性会馆建 设的进程,中进士的多少被认为是地方人文 (一)京师地域政治观念与会馆的建设 总 兴盛与否的最重要表征。有些出现了官僚试 李景铭说:“各省之设会馆,在明代武 第 子会馆的分化,即官僚试子会馆一分为二,有 宗、世宗时,早已有之,林璧已成进士,仍寓馆 十 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 中,则会馆非仅为试子暂居之地,且可为官绅 时期试子优先的原则,会馆服务于科举考试 侨寓之所……明代旧制,会馆可以住女眷,亦 四 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从会馆的早期发展状况 可推知矣……居京则寓会馆,归乡则家祠堂, 期 看,“彰显人文”是会馆基本的追求。但是,在 此守廉介家风,不唯一郡之施,抑亦一馆之荣 [ ] 1 科举渐衰直至被废除之后,会馆的社会功能 也。” 清代闽县程树德说:“京师之有会馆, [收稿日期]2008- 04- 02 [作者简介]王日根( 1964- ) ,男,江苏兴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海洋史研究。 68 □ 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 王日根 肇自有明,其始专为便于公车而设,为士子会 也竞相致力于此。如戴珊引陈泽州《三晋会 试之用,故称会馆。自清季科举停罢,遂专为乡 馆记》云:“尚书贾公,治第崇文门外东偏,做 [ ] 人旅京者杂居之地,其制已稍异于前矣。”2 客舍以馆曲沃之人,曰乔山书院,又割宅南为 这里明确表明了会馆的阶段性。会馆首先是 三晋会馆,且先于都第有燕劳之馆,慈仁寺有 公车聚停之所,后加入服务科举的功能。清代 饯别之亭。”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