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小杂粮品种和技术推广实践.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榆林市小杂粮品种和技术推广实践

榆林市小杂粮品种和技术推广实践   [摘 要] 小杂粮品种与技术的生产应用是提升榆林市小杂粮的生产能力的关键,通过建立小杂粮产业基地,利用小杂粮的优良品种,推广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总结榆林小杂粮发展的措施和技术关键,为榆林市小杂粮产量水平和生产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榆林市 小杂粮 品种 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173-03   榆林是我省乃至全国的小杂粮主产区。小杂粮在榆林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阔,品种种类繁多,既是传统食粮,又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由于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利用技术滞后,生产用种混乱、混杂退化现象严重,成为目前制约小杂粮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小杂粮生产主要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种植,并且大多种植于瘠薄土壤或边缘土地,生产布局不合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田肥料种类以碳铵、磷肥为主,而且有15-20%的农户的小杂粮种植在差地,不施肥或施肥很少,施肥方式以撒施为主,集中深施或条施的农户不足10%。在栽培技术应用方面,种植方式以平作为主,地膜覆盖、节水农业措 施等应用的农户很少。   多年来,针对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榆林市积极开展小杂粮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筛选了一批高产、优质小杂粮品种,进行了品种布局规划,同时开展了高产创建、测土施肥等小杂粮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了几类小杂粮的生产技术规程,促进了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2]。   1 榆林市小杂粮品种布局与规划   先后推广糜子品种:榆黍1号(糯)、榆糜2号(粳)及内糜、宁糜、陇糜系列;谷子品种:晋谷29、晋谷21;苦荞品种:西农9920、西农9940、西农9909;甜荞品种:红花荞麦西农9976、西农9978和白花荞麦榆荞-4;绿豆品种:横山大明绿、西绿1号等;豌豆品种:西豌1号,芸豆品种:深红芸豆、小黑芸豆等;黑豆品种:连枷条。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提高了横山绿豆、佳县绿豆、三边红花荞麦、府谷黄米、米脂小米、神木黑豆、延安红小豆、延安小米、延川双青豆的商品质量。   荞麦、糜子、谷子、绿豆、黑豆是榆林小杂粮优势产品,不仅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而且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总体规划是:定边、靖边是中国最大的红花荞麦产区,所产荞麦粒大、品质好,常年出口日本,目前在定边形成全国荞麦面粉加工集群;府谷是全国糜子主产县,常年种植糜子15万亩左右,由于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农业生产条件,所产府谷黄米适口性好,品质优良,该县木瓜黄米更是府谷黄米中的上品;横山、佳县绿豆是中国绿豆名品,是优质芽菜原料,是日本市场最受欢迎的商品;神木黑豆是中国传统的、原生态的黑豆主产区,所产黑色、肾型,小粒黑豆是黑豆中的极品;米脂、绥德是我国谷子主产区,是陕北小米的主产地,米脂小米是陕北小米中的名品。   2 榆林小杂粮生产种植模式   榆林小杂粮的种植主要是与玉米、马铃薯等作物间作套种。旱滩地的栽培方式主要有:   大豆→糜子→马铃薯→谷子→向日葵   大豆→马铃薯→谷子→荞麦   下湿水滩地的栽培方式主要有:   大豆→谷子→玉米→玉米   水稻→玉米→玉米   南部丘陵区山旱地栽培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牧草和绿肥进入了轮作,使地力得到恢复和提高,主要的栽培方式有:   豌豆+草木栖→马铃薯→高粱→谷子   草木栖(三年)→谷子→马铃薯→大豆   豌豆→小麦→大豆→谷子   南部丘陵区经济作物很少进入轮作,大豆和牧草的发展对改变作物布局,培养地力产生积极的作用。   白于山梁塬涧地区是榆林无霜期最短的地区,土地广阔,生长季节短,为一年一熟区,主要栽培方式有:   糜子→谷子→胡麻→荞麦→苜蓿(或草木栖三年)   糜子→豌豆→春小麦→糜子→马铃薯→胡麻   麻子→燕麦→豌豆→春小麦→荞麦   3 榆林小杂粮生产技术规程   集成推广了小杂粮保护性耕作技术、双沟覆膜栽培技术、水平沟种植技术、山地条播技术等旱地高产栽培技术,开展了糜子、谷子、荞麦、绿豆、黑豆等小杂粮高产创建活动,从而形成了荞麦、绿豆、糜子、黑豆、谷子生产技术规程。   3.1 旱地绿豆双沟覆膜高产技术规程   3.1.1 地块选择宜选梯田、塬地、沟台地及能退水的旱坝地,黄土性土壤,中等以上肥力。最好为禾谷类和马铃薯茬口,尽量避免重茬。   3.1.2 精细整地开春大地解冻后,及时深翻25cm以上。翻前亩施优质有机肥1500kg以上,重茬地须套二犁(或机翻)30cm以上。翻后立即耙耱保墒。   3.1.3 科学施肥播前一月(4月下旬)在双沟内、每亩先条施40kg碳铵(或15kg尿素)和50kg堆腐后的普通过磷酸钙(或15kg磷酸二铵),覆土耱平。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