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湖北省荆门市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荆门市2011—2012学年度期末质量检测考试 高 二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l5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亲戚/亲家 掂量/惦记 躯壳/甲壳 数落/数九寒天 B.搅拌/绊倒 谙熟/暗淡 赏赉/赍发 款识/博闻强识 C.挑衅/体恤 铜臭/恶臭 裨益/稗子 落枕/大大落落 D.亲昵/拘泥 手绢/狷介 酒馔/撰写 羸弱/果实累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歉收 执牛耳 意气用事 人不可貌相 B.文身 流线形 再接再励 八竿子打不着 C.渲泄 大拇指 走头无路 拿鸡毛当令箭 D.缘分 主旋律 事必恭亲 口惠而实不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春天的襄阳公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在护城河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B.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们民生振兴的基石。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开放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线走马观花地转了一遭。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陈光标守着一堆现金拍照,敲锣打鼓发钱,高调宣布“裸捐”,他的这一系列夺人眼球的做法,引发不少争议。 B.现代医学对疟疾的描述是清楚细致、合乎逻辑的:疟疾产生的原因是人经过蚊子叮咬后感染疟原虫引发的。 C.“天宫一号”的燃料装在12个储藏箱里,共450多吨,这种航天燃料极其昂贵,每千克需要近2万美元左右。 D.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就是农历七月十六那一天。 B.罗贯中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和孔明的“智绝”。 C.《边城》中,翠翠随祖父进城看赛龙舟,祖父被人拉去喝酒,天晚了还没来接她。二老傩送要翠翠到他家里去等爷爷来找她,翠翠误会了他的好意,出口骂了他,傩送只好派人连夜亲自送翠翠回家。这件小事搅动了翠翠平静的心。 D.《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主人公的冒险经历非常曲折,游侠行为非常滑稽,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法国社会的生活画面,揭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魏晋时代的“啸” 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