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外总论 第一章 范围.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外总论 第一章 范围.ppt

中医外科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外科教研室 赵江宁 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名词术语解释 掌握中医外科名词术语解释。 熟悉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 了解中医外科疾病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进行命名的原则,并举例说明。 医事制度的分科最早始于周代。在《周礼·天官篇》中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记载。 元代医事分为13科,将外科称金疮肿科。 明清时期,外科统称为疮疡科,范围以疮疡、皮肤和肛肠疾病为主。 明代《外科理例》明确了外科的命名及其含义。 传统中医外科学的范围虽然随着历代医事制度的变革而有所变化,但其学科界限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如疮疡、肛肠、皮肤、男性前阴、乳房、外周血管疾病、瘿、瘤、岩、口、眼、耳、鼻、咽喉等部位的疾病及跌仆闪挫、金刃损伤、水火烫伤、虫兽咬伤等等。 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确切地对中医外科学范围进行界定有一定难度。结合近几十年的临床实际和学科发展,现代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所更新和变化,其范围除了疮疡、乳房、瘿、瘤、岩、皮肤、肛肠、男性前阴、周围血管及其他外伤性疾病外,还应包括内痈、急腹症、疝、泌尿生殖和性传播疾病等。 一般是依据其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特征、范围、病程、传染性等分别加以命名的。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颧疔、对口疽等。(图)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图)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图)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图) 疮:疮者,创也。广义的疮是一切外科疾病的统称。狭义的疮指皮肤体表有形可见的各种损害性疾病的统称。 如有丘疹的粟疮、疥疮;有脓包的黄水疮;有红斑的猫眼疮;有糜烂的水渍疮等。 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外科医生被称为疡医。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图)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图) 痈:有内痈、外痈两大类。内痈是生于脏腑的脓肿,如肺痈、肠痈;外痈生于体表部位,“痈者,壅也,壅肿状。”凡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具有红肿热痛的特征(少数初起皮色不变),一般范围在6-9cm者称痈。 (图)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粟粒状脓头,如钉丁之状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多为阳证,根脚软陷为成脓,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图)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疮顶:指肿疡之顶部。视其高耸或平塌颜色的改变程度等分析其属性为阴证或阳证。 疮面:指肿疡破溃后所形成的溃疡面。根据疾病的性质不同,疮面的形态及颜色各不相同。 疮腔:指外科疾病肿疡溃破后,病灶局部皮肤以下至疮底之间的空间。 坏死: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组织失去气血、津液的濡养,失去活性并不能复原的病理改变。 坏疽:机体的大块组织、器官或肢体缺血失养而发生的坏死。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 缸口:慢性溃疡长期不愈,疮口边缘增厚,犹如大缸环口之状者。如臁疮周边多有缸口。 腐肉:疮疡热盛成脓溃破后,疮面所呈现的腐败蚀烂的组织。应施以祛腐治疗令其融解脱落。 肉芽:指溃疡坏死组织脱落,腐去脓净后,疮面新生的嫩肉。是判断溃疡愈合的重要指标。正常肉芽红活有生机,乃气血充足之象;肉芽苍白,宣浮松脆,无颗粒者为肉芽水肿,乃气血不足或阳气虚弱之象。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与中医眼科所讲的胬肉攀睛(即翼状胬肉) 不尽相同。 无头疽:是指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如附骨疽、环跳疽等。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其初起时无头,皮色不变(图) 臖核:当某部位感染时,继发的引起颈颌部、肘部、腋窝部、腘窝部或腹股沟等部位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硬结。其表明光滑、质中,按之作痛。相当与西医的淋巴结炎。 痰毒:指感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