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的高中物理课堂观察基本要素.doc

基于新课程的高中物理课堂观察基本要素.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新课程的高中物理课堂观察基本要素 王建峰1 韩耀强2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浙江 314300)1 (海盐县教研室 浙江 314300)2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观察研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课堂观察研究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效益。本文试从课堂观察研究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教研活动,用专业化的视角来阐述课堂观察基本要素,通过课堂观察研究来建设、优化课堂,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关键词:课堂观察 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益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着力点将传统的有效备课转变为用专业的视角对常态课堂进行专业化研讨,即从专业的视角和思维来听课、评课,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开展课堂观察研究的缘起 1.校本教研现状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是最常见的形式,但在活动中呈现的问题很典型:其一是课堂非常态化,教师及学生做秀成分多,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虽说课堂讨论热烈但假探究等现象比较多;其二是课后的评课环节中,观察者往往根据个人经验(不一定符合教学实际)打个分数、提几条优点、说几点希望、讲几句套话,这样的教研活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生的学习。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研讨,首先需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2.课堂观察涵义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教学观察是指通过对课堂的运行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各种研究工具(主要是硬件)逐步地引入,丰富了课堂观察手段与技术,使得课堂观察更具可操作性,并且人们又探索着将质性研究(软件的加入)与量性研究逐渐融合和统一起来,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丰富和充实了课堂观察,这两种取向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改善学生课堂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课堂观察目的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乐于探究和勤于思考,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课堂教学中力求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课堂观察不仅仅是走进他人的课堂,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课堂来建设、优化自己的课堂,这才是课堂观察最为根本的目的。 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去批判上课者的缺点是什么,而是竭力去发现上课者的优点,并谦虚地向上课者询问与学习产生课堂优点的原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者与观察者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通过对上课者取得课堂优点原因的移植,来优化与改造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与情境,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优点更多而缺点更少。尽管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集中体现,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就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体的个性而缺少课堂教学自身的共性与规律性。可以说,不遵循课堂教学基本规律的课堂教学,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二、课堂观察的基本要素 为了让课堂观察研究顺利开展,有必要对课堂观察的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又是如何协调与整合等问题作些探讨。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要素与要素之间,环节与环节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无缝对接。 1.情景要素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高度概括,教材在编写时把原本无法包括的内容进行“压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教材进行“解压”,解压的过程,就是让教材中的学科知识恢复生活性。课堂中通过创设“情景”来“解压”不失是一种有效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同样指出: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并且加以“固定”或“归宿”的一种动态过程[1]。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应是建立在学生原有 “情景”基础上的自我建构过程。 【教学实例1】 在《电阻定律》教学中,为了讨论“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创设了如下二个情景: 图2图1情景1 : 教师提供“220V,100W” “220V,25W” 二个普通电灯(如图1所示),请学生观察。由情景1提问:① 图2 图1 情景2:利用日光灯灯丝演示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如图2所示)。由情景2让学生猜想,现象如何?再演示,让学生观察。 评析:通过情景1、2,让学生展开想象,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认知的内驱力。 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生活实例,也可以通过旧知的回顾来创设情景。情景可以安排在新课引入

文档评论(0)

yaner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