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完美格式 精心整理 学习帮手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报告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大学生对自身的预期成就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大学生不得不面临更加沉重的学习任务、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更加恶劣的就业环境等各种现实压力,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及其产生的不良后果也变得愈加明显。为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本人采用访谈的形式,分别对我校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大致得出了以下几点因素:(1)学业(2)就业(3)情感(4)经济(5)外貌(6)父母期望(7)人际关系,并以此为主题设计问卷展开调查。我们总结出当今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归结如下: 一、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图1 各因素所占人数 上图是经过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做出的简单反应不同压力因素所占人数多少的一个表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处于心理压力来源前五位分别是就业,学业,人际交往,父母期望,经济因素,我们根据这五个因素(际交往、经济状况、学习、就业),进而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表1是对所调查学生心理压力基本情况的一个统计,其中,心理压力最高得分(选择率最高)是学习,其次是就业,最后是经济因素。 表2是针对不同年级心理压力差异的统计分析,其结果也有部分显著差异。 表1 心理压力基本情况的统计结果 得分 ≥3 人数 比例/% 学习 3.36±0.60 71 71 就业 3.27±0.60 67 67 人际交往 3.12±0.90 56 56 父母期望 2.50±0.82 24 24 经济 2.41±0.53 14 13 压力总分 2.93±0.53 表2 心理压力年级差异的统计结果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学习 3.37±0.62 3.36±0.69 3.31±0.71 3.42±0.54 就业 3.21±0.62 3.28±0.58 3.50±0.55(a) 3.29±0.60 人际交往 2.84±0.94 3.21±0.82(b) 3.23±0.92(b) 3.46±0.79(b) 父母期望 2.33±0.76 2.43±0.82 2.60±0.87 2.60±0.70 经济 2.32±0.50 2.42±0.61 2.42±0.53 2.69±0.43(c) 压力总分 2.81±0.52 2.94±0.53 2.97±0.53 3.13±0.42(d)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不考虑年级,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父母期望与经济压力。其中,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显著高于后两者。 (2)大学生心理压力存在较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四个年级学习压力都比较大;大四学生人际交往压力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大二及以上年级学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大四学生经济与地位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其他年级。总体来说,大四学生的心理压力要高于低年级的学生。 二、大学生主要心理压力的成因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可以得出,当下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 首先是学业,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环境与高中有很大不同,而且难度有大幅度提高,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与高中老师有很大的差异。大学老师通常只以框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课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自己支配,没有过多的复习指导,更多的要靠学生自己去学习。这就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仍然沉浸在中学应试教育里被动学习的方式;同时,由于缺少督促,有的学生甚至在课余时间从不学习,结果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挂科”的现象。学习成绩、以及是否能够顺利毕业的压力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而大二、大三的同学则更为明显,因为他们有好多都是专业课,所以更容易出现学业上的压力。 2 、交际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 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压力有:自卑心理、怯懦心理、猜疑心理、作戏心理、焦虑心理等。有些大学生因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交际方面的困难,转而把自己放到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理安慰,被网络的幻象深深吸引,在虚拟的世界里展示自己、美化自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但是他们却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就会导致自己严重的脱离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充满恐惧,从而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导致人格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就业及将来的生活。 3 、担心未来就业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再加上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导致的就业市场的不景气,找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岗位需求却相对较少,常言道“毕业=失业”,这就导致了他们对于就业的恐慌,这样的现实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