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贾而沽》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待贾而沽 出处: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yùn)椟而藏诸?求善贾(gǔ)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重点字词掌握:? (1)韫椟:音yùn?dú,藏在匣子中。?? (2)善贾:识货的商人。?? (3)沽:卖/买。 等待善价出售,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亦作“待价而沽”。 解题: 相关故事:春秋时期,孔子自认为当权者会推行他的仁政,在鲁国任职期间,鲁君受到季氏的控制,他只有感叹:“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鲁君没有重用他,他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行。”于是抱着“待贾而沽”的念头去周游列国。 省略作“ 待价 ”、“ 待贾沽 ”、“ 待沽 ” 。 思考:①这里的“美玉”指的是什么?把美玉卖出去表明什么? 【明确】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当子贡一说到有美玉在这里时,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设比,于是作出了“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的回答。表明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思想。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xiàn,同“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本节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 思考:本节孔子到底给弟子们传授了怎样的为官之道?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通“智”);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取赞许的态度。 思考:孔子对宁武子的做法持什么样的态度? 清代名士郑板桥说得好:“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 政治清明时便发挥聪明才智为国作贡献,政治黑暗时便压抑自己以求洁身自好,以免同流合污,以免遭忌妒、迫害。 所以圣人说宁武子的聪明是人们可以赶得上的,而他的那种“ ”却没有人能够赶得上。 愚笨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kuì,通“溃”,赠)孔子豚。孔子时(通“伺”,伺察。)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通“途”,道路。)。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qì)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重点字词: 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 归孔子豚:归,音kuì,赠送。豚,音tún,小猪。 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 遇诸涂:涂,同“途”,道路。在路上遇到了他。?? 迷其邦:听任国家迷乱。?? 亟:屡次。?? 链接:孔子和阳货   阳货,又叫阳虎,是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长得很像孔子。季氏曾几代掌握鲁国朝政,而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季平子死后,阳货专权,管理鲁国的政事。后来阳货与公山弗扰共谋杀害季桓子,事败后逃往晋国。   阳货掌权时,很想拉拢孔子。他几次想见孔子,都被孔子拒绝了。有一天阳货去见孔子,孔子不在,阳货就留下了一只煮熟的小猪。那时候,煮熟的小猪是上流社会人和人之间交往的一种高级礼物,孔子觉得“来而不往非礼也”,但又不愿见到阳货,于是只好趁阳货出门的时候去回拜,没想到回来的路上还是遇见了阳货…… 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臣贼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却屈于礼制的要求,不得不在接到阳货送来的礼物之后回拜他。可见这样的礼制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孔子明明知道这是阳货的计策,还要去,是为不明智。孔子内心根本就不想去见阳货,所以故意选择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这样种行为本身是不诚实,是一种虚伪。 拓展: “邦无道则不仕”是孔子学术的一个重大原则,可是面对阳货对这一原则的批判,孔子居然被驳斥得哑口无言,连声称是,可见,孔子主张的这一原则是多么软弱无力。可见,儒家思想也是有它的局限性的。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 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思考:这两句反映了孔子什么心理? 分析:反映了孔子身怀才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lc6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