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苏东坡为人处事的人生态度 PAGE 1 苏东坡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 绪论 形成苏轼为人处世态度的原因 当时的社会背景 儒家、道家、佛家对其的影响(释道) 家人对其的影响 苏轼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 家人朋友 政治敌友 百姓社稷 三、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结语 内容摘要 纵观古代文学史,大多数文人墨士都经历过仕途挫折。他们或满腹牢骚,愤世嫉俗;或颓废低迷,郁郁终生;或隐迹山林,不问世事。苏轼却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他一生坎坷,却始终能以乐观豁达的精神面对一切,在他的作品中时刻都能感受到他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刚正不阿的人格,旷达坦然的胸怀,谐趣幽默的人生境界及对待家人的眷眷柔情。他继承了儒家、道家的思想,却有积极入仕,救济百姓;他追求隐逸生活,却无半点厌弃世事丑恶之想;他反对变法,却无憎恶朝廷,波及百姓之为。他总是以自己独到的见解看待一切,努力去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和希望,去感受人间温情。在他的笔下,他的柔情、刚烈、心怀悲悯却又乐观向上的超然,在有限的封建压制下的自由中得到了解放,继承并开拓了前人的诗风,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刚正不阿;旷达坦然;谐趣幽默;眷眷深情;继承与开拓 绪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同时对婉约派诗词的风格也有极大的影响。 苏轼一生两次任职庙堂侄之上,两次派往外地任职,三次被贬偏僻,在主动与被动之间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入仕途时与之前颇为顺利,几乎未有遭到任何阻碍,但后半生风波不断,再加上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影响,造就了他别样的乐天派精神。他自小便被灌输了“致君尧舜”的思想,又不失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勤政爱民,竭尽权利为百姓谋求利益,甚至不惜;流放荒野。在人生的重重打击下,依然我行我素,广结天下文人墨士,畅所欲言,用诙谐的言行开导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好友,表示自嘲来讽刺世事,发泄心中不满与无奈。他狂放不羁,不拘小节,却又不失关怀,真真实实做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内涵。同时苏轼也是一个好儿子、好哥哥、好丈夫、好父亲。他在人生最得意之时甘愿辞去官职只为扶送父亲灵柩回乡并守孝三年;他在最困难之时与弟弟共勉,做到“扶我则兄,诲我则师”;他能第一任妻子王弗去世之后,感怀十年,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他宁愿自己儿子笨一点,却能平安顺利终生。 在这篇文章中,我分为三部分去了解苏轼的一生坎坷背后的人生态度,去了解形成这些态度的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更加近地走进苏轼,了解苏轼独有的人格魅力所在。 形成苏轼为人处世态度的原因 当时的社会背景 宋朝(960-1279)是 中国历史上承 五代十国、下启 元朝的时代,分为 北宋和 南宋。960年, 后周大将 赵匡胤 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宋朝开国,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是为了在军事上积弱,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并建国之初确立的宋代不杀士的传统。 它为宋朝较为宽松自由的政治氛围提供了基础,也为文人墨士对于江山社稷的政治主张和文化的发言提供了机会,从而促进了宋朝文化的进步和繁荣。同时这种氛围是为文人的参政,文人政治的必要基础,从某一程度上刺激了宋朝文人的入仕的积极性。 同时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在富足平安的生活背景下,儒学复兴,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促进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并完成了古文运动,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而苏轼就是在这种年代中出生。在宋朝安定富足且对于文人相对开放的情况下,在无形中形成了苏轼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性格,为他后期的乌台诗案中形成了一层无形中的保障,也是造就苏轼的坎坷仕途及后期豁达情怀的隐性因素之一。 在苏轼两次被贬经过中,有几位女人为其安危与才情的保留起到了巨大作用,她们分别是仁宗、英宗和神宗皇后。在他受审时,是救了他的命,又提拔其官位,甚至在他一生中较晚的岁月里,若不是神宗皇后代摄政事,他就客死蛮荒了。这得感谢于宋朝在朱熹出现前对于女性的相对宽容放松的开明政策,一定程度上致使宋朝能接连有贤德的皇后出现。并无如唐汉时期几个皇帝的后妃一般夺取帝位,就是藉有权势的太监、内戚擅权统治,或者在别的情形之下弄得朝代覆亡。在苏东坡时代,四个皇后当政,都极贤德,并且有的十分出色。她们明辨是非,并有非常人一般的判断,在朝中能判别善恶并判别清议所趋的主要方向,为苏轼仕途上遭遇的不顺带走了不少打击。 (二) 儒家、道家对其的影响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的基本倾向是积极入世的,而释、道思想的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