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之先锋文学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锋文学 (1987~ ) 一、文化背景 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作品的译介与传播; 2、80年代中期中国式现代派小说的兴盛; 3、文学自身发展变革的要求; 二、先锋小说的兴起 创作者: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生的一群具有较高学历和文学修养的年轻作家:马原、残雪、孙甘露、格非、苏童、余华、洪峰、北村、叶兆言、莫言等。 原因:不满于中国文学长期以来的固定模式和陈旧技巧,试图通过小说形式的探索和实验来革命中国小说的面貌。 传统小说:第一层是语言和叙述,第二层是人物、故事和情节,第三层是意义。 先锋小说:只关心小说形式而不关心内容,注重的是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把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消解小说的意义,削平小说的“深度模式”。 三、先锋小说作家作品分析 1、马 原:叙事圈套 2、孙甘露:语言实验 3、格 非:叙事迷宫 4、余 华:死亡与暴力 马原(1953~ ) 辽宁锦州人,当过农民、钳工。一九八二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西藏,任记者、编辑。一九八二年开始发表《拉萨河的女神》《西海的无帆船》《虚构》《上下都很平坦》等。 《冈底斯的诱惑》 主人公:“我”、穷布、姚亮、陆高、顿珠顿月 情 节:四个故事 叙事手法:元叙事 元小说 特 点:无时间地点中心人物;各故事无联系;每 个故事有头无尾;不停变换人称 意 义:原始荒凉瑰丽神秘的“初民的世界”。 个人经验具有主观性、片面性、不可确定 性,所谓的现实也是如此。 马原的意义 1、运用元叙事手法,形成了著名的“马原叙事圈套”; 2、瓦解了经典现实主义的“似真幻觉”; 3、意味着超越了宏大叙事的个人叙事时代的到来。 孙甘露(1959~ ) 上海人,1977年在邮政局工作,1986年发表成名作《访问梦境》,代表作《我是少年酒坛子》、《信使之函》、《请女人猜谜》等。 他们决定遇见的 第一块岩石。回忆。 送给它音乐。其余的岩石 有福了。他们分享回忆。 等候音乐来拯救他们进入消沉。 这是1959年之前的一个片段。 沉思默想的英雄们表演牺牲。 在河流与山脉之间。 一些凄苦的植物。被画入风景。 放筏的人们顺流而下 傍水而会的是翩翩少年 是渔色的英雄 《我是少年酒坛子》 1、小说语言不再指向现实,不再具有表意的功能,而成为自由的语象,在文本中自由游走。 “那些人开始过山了。他们手持古老的信念。在1959年的山谷。注视一片期待已久的云越过他们头顶” “在我们谈话的时候,风因为讽拟而为感觉所羁留” 2、煞有介事的“引言”、“场景”、“人物”、“故事”和“结语”成为对传统小说写作的戏仿和讽刺。 “在梦与梦之间,是一些典礼和一些仪式。而仪式和雨点是同时来临的。在传说中,这是永恒出现的方式。” 孙甘露的意义 1、斩断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抽空意义只剩下纯净的语言; 2、斩断了小说和现实的联系,专注于幻象与幻境的虚构,但由于其零散破碎,无法构成一个条理明晰的虚幻世界; 3、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念:世界是无序的混乱的,是不能用来表达和叙述的。 格非(1964~ ) 原名刘勇,江苏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长篇《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中篇小说集《迷舟》《唿哨》《雨季的感觉》等。  《褐色鸟群》 主人公:“我”、棋、穿栗树色鞋子的女人 情 节:我给棋讲故事,我无意中杀了人, 女人谋杀了她的丈夫,女人死了。 叙事特点:后面的叙事不停否定前面的 “叙述空缺” 故事套故事 作品的意义:作者不再扮演上帝的角色,认为无人能够完全真实地认识世界。通过这样复杂晦涩的叙述,来探寻人内心深处隐秘的情感世界,揭示深刻复杂的人性,同时宽容地看待人性的善与恶。 “如果有人说我的作品是晦涩的,我觉得晦涩是必要的,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如此,我有很多东西自己都没有想通,能教会读者什么呢?我并不比读者高明多少,我无法把问题和价值判断告诉给读者,所以我只能选择晦涩。” ——格非 格非的意义 1、运用繁复的叙事手法,以人物内在意识的无序性,建构叙事迷宫; 2、叙事的不可确定性,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的态度:现实是复杂的、晦涩的、不可认知的。 余华(1960~ ) 浙江海盐人。1977年高中毕业,曾从事医务工作,后进入县文化馆和市文联。现为自由作家。 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80年代是先锋派代表人物,90年代转向温情写作,是当代中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