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90715(1).pdf

  1. 1、本文档共1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1 总则 2 2 术语 5 3 基本规定 7 3.1 一般规定 7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10 4 安全耐久 18 4.1 控制项 18 4.2 评分项 28 5 健康舒适 40 5.1 控制项 40 5.2 评分项 58 6 生活便利 7776 6.1 控制项 7776 6.2 评分项 82 7 资源节约 104103 7.1 控制项 104103 7.2 评分项 119 8 环境宜居 152151 8.1 控制项 152151 8.2 评分项 160159 9 提高与创新 176174 9.1 一般规定 176174 9.2 加分项 176174 附录A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 空调系统冷源机组能效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 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说明】 我国绿色建筑历经 10 余年的发展,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城 市到全国范围,从单体到城区、到城市规模化的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 单列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全面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实践工作稳步推 进、绿色建筑发展效益明显,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公众,全社会对绿色建筑 的理念、认识和需求逐步提高,绿色建筑蓬勃开展。《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 规划纲要》不仅提出到2020 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超过50%的目 标,还部署了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自我国首部《绿 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发布实施至今,期间经历一次修订(《绿色建 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以下简称“本标准2014 年版” ),对评估建筑绿 色程度、保障绿色建筑质量、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 然而,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绿色建筑在实施 和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机遇和挑战。建筑科技发展迅速,建筑工业化、 海绵城市、建筑信息模型(BIM )、健康建筑等高新建筑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并 投入应用,而这些新领域方向和新技术发展并未在本标准2014 年版中充分体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 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指出增进 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 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 加充实;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 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 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 等行动。 2 综上,本标准 2014 年版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 需要。因此,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本标准2014 年版进行 修订。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说明】 本条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即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包括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绿色性能的定义,见本标准第2.0.2 条。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 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 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说明】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 大差异,而因地制宜又是绿色建筑建设的基本原则,因此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也 应综合考量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条件和特点。建筑 物从规划设计到施工,

文档评论(0)

9242518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