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更定、毳衣”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
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叙事、写景、抒情交融的写作特
色。
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对其进行辩证地看待。【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教学难点
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对其进行辩证地看待。
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一篇叫《咏雪》的课文,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古人对雪可谓情有独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二、自主预习
背景资料
张岱( 1597 -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更( gēng)定
.
(h àng) 砀( dàng)
.
2)词语释义
毳 (cu ì) 衣 雾凇 (s ōng)
. .
一芥 (ji è) 喃 (n án) 喃
. .
绝:消失。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完了,结束。
1 / 4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
拥毳 (cu ì) 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 3)一词多义
①是 是日更定(这)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②更: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 gēng)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 gèng)
③白: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④大:见余大.喜(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与“小”相对)
⑤余:余 住西湖(我,指作者)
.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4)词类活用
①大雪 三日(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
②是金陵人,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③拥毳衣炉火 (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
④与余舟一芥.(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5)古今异义
①白 古义:杯。例: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
今义:白色。
②更 古义: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例:是日更 .定也。
今义:更加。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心内容。答案示例: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答案示例: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的湖心亭。
人物:作者张岱,两“客此”的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奇遇。
(二)研读分析
2 / 4
突破重难
1)作者在写景时用白描手法,文字极其简练,为何开头交代时间及看雪背景却极费笔
墨?
答案示例:开头作者用明代年号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他以明代遗民的视角来看世界,自然会有一种孤标傲世,遗世独立的情怀和风致。“大雪三日”一句,
以听觉表现出西湖在大雪后一片静寂的情景,而作者偏要选这最静寂的凌晨时分去看雪景,以示自己的孤怀雅兴。
2)从“独往湖心亭”中的“独”字可见是一人前往,为何又写“舟中人两三粒”,结尾又写舟子?是否矛盾?
答案示例: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茫茫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这反映了他文人雅士的孤傲,也是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情怀的一种写照。
( 3)本文题为《湖心亭看雪》,为何第 2 段却详写湖心亭奇遇?
答案示例:本文的主体内容是看雪,这是作者计划之中的乐事。可是未曾料到在湖心这还能有此奇遇,三人情怀契合,相逢何必曾相识,自然令作者喜不自禁。这是看雪事件的延续,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