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估卷(七).docVIP

单元质量评估卷(七).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质量评估卷(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这从侧面反映出(  ) 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 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 C.以物易物,市场贸易取消 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 解析:选B 材料信息“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 2.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据此推知,当时苏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 解析:选A 根据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项正确;B、C两项时间均不符,D项,从材料看不出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均排除。 3.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 “创造性的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材料中的“实践”是指(  ) A.自由放任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斯大林模式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信息“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B项正确。 4.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这种“退却”(  ) A.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 B.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 C.不利于苏俄经济的快速恢复 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解析:选D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强调商品和市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通过发展生产力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D项;新经济政策是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恢复经济的措施,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是苏俄时期不是苏联时期,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适应了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C项错误。 5.苏联从1927年到1933年间,高等教育招生(往往是技术学院)增加了3倍,其中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人数从总数1/4增加到了1/2。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农业集体化的推动 B.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与美争夺世界霸权 D.经济危机趋于缓解 解析:选B 斯大林执政期间,推行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培养工业技术人才,故B项正确。 6.《全球通史》写道: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一认识基于苏联(  ) A.解决了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 B.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解析:选D 材料主旨是将西方危机与苏联经济体制进行比较,而不是说明苏联解决了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化方针不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而苏联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故D项正确。 7.观察图片,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 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的方式 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生产关系的调整 解析:选D 加入集体农庄和加入农业合作社,都是将农民的个体经营变成了集体经营,这实质上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答案选D项。 8.苏联从1947年至1950年,在不少地区曾试行“包产到组”,并在乌克兰广泛推广。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苏联(  ) A.经济体制改革未获得成功 B.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利益 C.政府试图否定农业公有化 D.试图纠正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苏联在尝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成功与否从材料信息中不能推知,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论及工业化与农业利益的关系,故B项排除;包产到组主要是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没有体现出政府在试图否定农业公有化,故C项排除;随着农业集体化的不断推行,其弊端愈加凸显,促使不少地区试行“包产到组”,故D项正确。 9.“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 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 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 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力图运用经济手段改革计划经济体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东山书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业务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为外语培训、中小学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提供各种学习资料支持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