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民俗文化教育现状及建议.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民俗文他育现状及建议 学校调查统计表 学校编号 区域 性质 S1 官渡区 公办 S2 经开区 公办 S3 盘龙区 公办 S4 西山区 民办 S5 盘龙区 公办 S6 五华区 公办 S7 官渡区 民办 S8 官渡区 民办 S9 呈贡区 公办 S10 西山区 公办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一书中认为:民俗是人类在衣食住行、婚丧 嫁娶、生老病死、岁时节庆、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行为规范。民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已成为常态, 关于民俗文化的教材教法、德育美育、校本研发等研究也异彩纷呈。本研究在此背景下致力于探讨学校民俗文化教育发 展状况,并提出建议。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昆明市主城六区10所小学进行民俗文化教育情况调查,并对学校进行S1—S10编码(见学校调 查统计表),内容涉及学校引入民俗文化资源及课程情况、学校民俗文化教育的内容及呈现形式、学校教授民俗文化课 的人员构成、学校民俗文化教育面向的对象、学校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制度或措施等方面,并随机抽取各个学校教师进 行深度访谈,了解教师对学校所在地民俗文化资源的认识开掘使用情况。 学校调查统计表 二、学校民俗文化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引入的民俗课程涉及手工、表演、绘制、体验、活动等多种类型,异彩纷呈。但学校民俗文 化的教育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民俗文化资源的实践存在碎片化、形式化、外在化的问题。“很多学校试图通过民俗文化 要素表达学校特色,但更多局限于形式或活动的丰富。”仅限于热闹的外在形式。 .学校民俗文化教育教师多为本校教师,专业性不强。 “民俗教育中'实际拥有和使用的知识'多是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它是基于教师的个人角色、个体经验和个性特征而 积累起来的。”在调查中发现,只有S5、S7、S10三所学校有专门的民俗文化课程教师,但是教授的课程并不多,其余 7所学校,基本都是由校内的音体美、班主任等科任教师兼任民俗文化课。在访谈中发现除个别教师会一些民俗技艺外, 大局部都只是了解一点儿皮毛。“目前的民俗教师多为'兼职'角色,但无论兼职还是专职,都应具备民俗教师的相关专业 素质,如此方能胜任民俗教师角色。”教师为完成学校任务也只是带着学生仿照图片或视频简单制作一些小东西,根本谈 不上专业化与体系化。 .学校民俗教育对象及范围窄化。 现行学校民俗教育存在于多数人之外,局部课程的开设成为个人的学艺场,不涉及学生全体且结果多以表演形式 呈现,更像民俗展演的才艺秀和舞台剧。S1、S2学校对于滇剧、舞龙舞狮、花灯、滇派风筝等要求较高的由非遗老师 挑选专门学生来收费教学,时间灵活但次数不多。除了被挑选学习的少局部同学,其他同学对这类引入的民俗并不了解; 其次,学校民俗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不是师生全体,只有S1学校有针对教师的葫芦丝课程。非民俗教育教师排除在民 俗教育之外,使得民俗教育只是民俗教育者的事,范围窄化,责任淡化,没有形成共同民俗文化认同感。 .本地丰富民俗文化资源与学校民俗教育的融合度不高,没有形成体系。 “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文化元素,还包括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元素。”访谈时发现大局部教 师认为本地民俗文化教育资源丰富,但局部学校引入的民俗文化照搬其他省市或地区的经验,仅仅把“吹拉弹唱”等置入 即可。S5学校老师表示:所在社区位于老昆明市中心,老昆明文化相对丰富,状元楼祈福,真庆观,尚义花街这些民 俗文化并没有很好融入学校校本课程或校园文化里。S6学校老师说:就算是云南的民俗文化,实际上也没有全部容纳 在课程里,而且不成系统,没有固定的教材。许多学校的剪纸艺术,没有把云南特有的剪纸文化融入进去。舞龙舞狮只 是随大流,使得学生所了解的民俗只存在于^程或教学之中,在生活中从未见过或听过,与现实相距甚远,极少起到润 化作用。 .学校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萌芽,但囿于校园,传播范围狭窄。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民俗文化创意产品呈现萌芽趋势,S1、S2、S4、S9学校利用扎染制作舞台演出服、班服、围 巾、包等。S5学校利用昆明老童谣创作课间操。S6学校把民俗文化融入校服设计。S7学校把身着民族服的卡通娃娃 印在衬衣、背包、水杯、书签、笔记本上,作为文创产品进行义卖。S8学校通过对民族纹样及服装上的装饰布局的了 解,购买并进行自己服装纹样的设计,利用收集到的纹样在团扇、折扇、纸伞上绘制纹样,形成创意作品,结合纹样并 利用现代审美为生活小物增光添彩等。可见在民俗文化传播过程中,学生已不再满足于课堂讲授和模仿操作,也不满足 于远离自己生活的民俗文化传承方式,而更愿意积极探索和开发生活化、个性化的民俗文化创意产品。但是民俗文化创 意产品只囿于校园,许多优秀的创意没有走出校园,在更为广阔的社区传播。 .民俗文化以讲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贤阅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在线教育信息咨询,在线互联网信息咨询,在线期刊论文指导

认证主体成都贤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8KRKR6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