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的生计方式:基于岭南地区的分析.pdf-陈伟驹-2020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合作推广
©本内容由知传链提供

新石器时代的生计方式:基于岭南地区的分析.pdf-陈伟驹-2020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本书对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进行分区、分期和年代研究,据此建立起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时空框架。整合动植物和工具遗存等证据对框架内各个文化的生计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由广谱性采集渔猎经济到稻作栽培或专业渔猎经济的演变过程。最后与其他地区新石器时代生计方式的演变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石器时代生计方式演变的共同规律和地区差异。

中央民族大学考古与文博丛书编委会主任:麻国庆编委:罗惠翾 肖小勇 戴成萍 刘连香 彭菲中央民族大学考古文博的学科小史和定位(“中央民族大学考古与文博丛书”代总序)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中央民族大学考古文博系的学科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设立的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研究部文物室。1949年前,在人类学界号称南杨北吴(杨成志、吴文藻)著名的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杨成志先生任文物室的第一任主任。杨成志先生是开创中国西南民族志研究的先行者,在彝族地区调查时就关心民族文物的收集,20世纪50年代从中山大学调入中央民族学院后,也一直负责文物室的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央民族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知传链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22222403MA16M69T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