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镇...式变迁_问题分析与出路探索_李小静.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镇...式变迁_问题分析与出路探索_李小静.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年第8期

CH总第297期

ONGQINGSOCIALSCIENCES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

模式变迁:问题分析与出路探索

李小静

(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理性地回顾和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的

变迁及经验教训,突破传统城镇化发展中唯“工业化”是城镇化推动力的惯性思维,创新城镇化

发展新动能,走以农村产业融合为推动力的农民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城乡融合发

展以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为此,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城乡融合

发展机制,优化农村金融体制,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而为实现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就地城

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要素条件。

关键词:城镇化;模式变迁;问题与出路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创新研究”

(KS19-002)。

TJ

[中图分类号]1[文章编号]-0186(19)0016-011

C9116732008-

[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19631/ki.css.2019.08.002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国家新型城

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到2020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并要完成好

“三个1亿人”的任务;另外,我国要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城镇化率要达

到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是一个极其艰巨和富有挑战的任务。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

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以重工业为推动力的中小城市发展、以农村工业为

推动力人民公社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发展、乡镇工业带动的农民就地城镇化发展以及城市大工业带

动的农民进城城镇化发展,这四种城镇化发展主要模式在实践中都强调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推动

力,重工轻农、重城轻乡,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本质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相反却一定程度地带来了粮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

问题。要突破我国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上述问题,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当下我

国的国情条件出发,以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引,改变传统的唯工业化是城镇化推动力以及当前

视农民进城为城镇化发展主要模式的思维观念,创新城镇化发展理论,通过大力推进农村产业融

合发展而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实现农民的就地城镇化,进而让更

多的老百姓能够共享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成果。

作者简介:李小静(1982—),女,汉族,河北省唐山人,博士,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特邀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

-16-

庆祝新中国成立周年特别策划

70

SPECIALCOLUMNFORCELEBRATINGTHE70THANNIVERSARYOFTHEFOUNDINGOFTHEPRC

一、问题提出

客观地看,当前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视角还较多地局限在如何通过

城市大工业的转型升级来辐射带动农民进城城镇化和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来带动农民就地城镇化发

展上。如涂正革等通过分析城镇化

文档评论(0)

195****07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