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六生物性污染监测任务一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ppt

项目六生物性污染监测任务一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六生物性污染监测任务一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生物监测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通过对生物体所含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其与大气污染监测、水体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分析对象的特殊性。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植物受污染物的途径有表面附着(如:散逸到大气中的各种气态污染物、施用农药、大气中的粉尘降落及含大气污染的降水等,会有一部分粘附在植物表面上,造成对植物的污染和危害。)、植物吸收(如:二氧化硫被植物叶片的气孔吸入使叶片的叶绿体遭到破坏,组织坏死,在叶子外表出现伤斑。)等。植物吸收污染物后,其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植物种类、吸收污染物的途径等因素有关。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一般分布规律和残留含量的顺序是:根茎叶穗壳种子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动物体,通过食物链而得到浓缩富集,最后进入人体。1动物吸收及其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与排泄污染物被吸收后,可在动物体内发生转化与排泄作用。有机污染物质进入动物体后,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分子量小的毒物可以原形排出外,绝大部分都要经过某种酶的代谢(或转化),从而改变其毒性,增强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无机污染物质,进入动物体后,一部分参加生化代谢过程,转化为化学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也有一部分直接于细胞各部分。各种污染物质经转化后,其排泄途径主要通过肾脏,消化道和呼吸道,也有少量随汗液,乳汁等分泌液排出。2生物浓缩作用定义:生物机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形成:摄入量大于排除分解消除3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大体存在以下五个规律:(1)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如钾、钠、锂、氟、氯、溴等离子,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2)镧、锑、钍等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蓄积于肝和其他网状内皮系统。(3)与骨骼亲和形较强的物质,如铅,钙等二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4)对某一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官中蓄积较多(5)脂溶性物质,如有机氯化合物(六六六,DDT等)易蓄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