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语文高考反观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pdfVIP

江苏语文高考反观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语文高考反观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很多人一直认为现有高考制度的存在严重遏制了新课程改

革的进程,严重制约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上,高考似

乎就是“逼良为娼”的罪魁祸首,似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

象全都是被高考逼出来的。于是人们只要一提及素质教育、新课程等

话题,总是习惯性地抱怨高考,指责高考。高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的

确是存在的,但高考是不是真的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消极的制约,

而没有积极的促进呢?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自觉的接受了高考哪个

方面的影响呢?到底是高考在逼迫着我们堕落,还是我们自己甘于平

庸呢?这里笔者想结合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分析反观一下我

们的语文教学现状,这也许对理清高考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弄清彼此

的责任,从而改良我们的教学行为会有一些帮助。

据说江苏2011年高考语文均分只有80多分,这个结果肯定是不能让

人满意的,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到底是应该指责语文试卷命题,还

是应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呢?很多学校一到高三就进入了复习阶

段,整个学年都在忙着复习迎考,学生被老师带着过早地进入到“应

试教学”阶段,高三“应试”本属当然,但我们是怎样带领学生应试

的呢?就我所知,把应试技巧的训练当成教学的主要内容,把应对各

类题型的答题模式的总结当作教学重点,把反复的单项或综合练习当

成主要手段,把此前的高考试题当作复习的指南,已成为现在高三语

文教学的主流。做成题,步老路,自己划定一个自以为是的复习圈子,

1/15

然后就带着学生在这个圈子里翻来覆去,教者基本上没有自己的主张。

这种复习除了费时费力外,既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增知长

识,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也没有多大作用。

2/15

2011年江苏语文卷上出现了不少让人甚感意外的考试内容,比如对

字形的考查,比如对鲁迅作品及其中人物姓名的考查,按语的撰写,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默写等等,对此不少教师有“生

冷”感,很多考生对此更是一头雾水。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呢?回顾一下2011年江苏全省各地的模拟或调研卷,我们会发现,在

“语言文字运用”这个部分,几乎都没有涉及到字形,这一现象表明

了“考的就教,不考不教”的思想意识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

在。江苏前几年一直没有考字形,结果因此形成了几乎全省范围内的

复习空白。难道不考字形我们的教学就可以忽视字形的教学?不考标

点符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可以不重视如何正确标点的教学?今年没有

考成语,难道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轻忽成语的教学?以此可以

类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该有多少本应受到重视的内容受到我们的冷

落?如此总是瞄着既往的高考模式来推测未来考试情形并用以指导我

们的教学实践,怎么能不形成很多的知识与能力的空白点呢?这样面

对2011年江苏语文试卷上的一些考题,我们又怎么会不觉得既“生”

且“冷”呢?我们一味地跟在陈年老卷后面爬行,竟忘却应该跟着“新

课标”走。如果属于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我们果

真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我们的学生还能对付不了高考语文?不求人

人高分,及格也总该不成问题。高考可以抽样考查,而我们的教学却

必须面面俱到,试卷的结构和考试的内容侧重点可以年年不同,而我

们的教学却应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高三的语文教学是这样,基础年级的语文教学也有意无意地被陈年老

卷牵着鼻子在走。要不是这样,我们很多的理科考生怎会不知道鲁迅

先生的《药》?怎会不知道“夏瑜”?而且江苏规定《呐喊》是文科

类考生必读的,难道文科类之外的学生对鲁迅的《药》这类起码的常

识也不需要了解么?2011年考了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

想”,学生普遍感到茫然了,如果明年考辜鸿铭,后年考冯友兰……我

们考生的情况将会如何呢?作为中国的高中生,对中国历史上的这些

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人,难道不应该有所了解吗?面对“按语”

的撰写,大多学生不知如何落笔;面对“春秋笔法”,学生普遍不知所

云……这些内容是“生”了点“冷”了点,但它不“偏”更不“怪”,

2011年江苏卷给我们的这种“生冷”感难道不正是反映出了语文教学

被我们平时“遗忘的角落”太多了吗?这到底是考试的错,还是我们

教学的错?是我们的考试范围太过宽泛无边,还是我们的教学太过狭

窄小气?新课标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是

抽象的,更不是空洞的,而是必须建立在学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霁色雨后气暧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