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为什么会褪色.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鱼儿为什么会褪色?

在我国,自古以来红色就代表着吉祥、喜庆,而红色的观赏鱼如金鱼、锦鲤、花罗汉、血鹦鹉等更是倍受人们喜爱。最近,有许多养观赏鱼的朋友问笔者,鱼刚买回来时体色鲜艳,可养一段时间后,颜色就渐渐变浅,有些甚至完全“褪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观赏鱼的体形、体色主要是由其自身的遗传因素决定的,但在鱼生长的不同阶段,其体色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在金鱼、锦鲤的幼鱼至半成鱼阶段,有一个体色明显变化的“转色期”,这段时间是鱼品质高低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喂养得当,管理得法,就能使鱼的体形、体色更为完美,其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都能提高一个档次。

二、环境因素是影响鱼体色的重要原因。不同的水体环境,其

酸碱度、所含的溶解气体、有机化合物、矿物质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品种的鱼,生长在不同的相对稳定的水质环境中,其体色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有些养鱼高手看见鱼就能说出大致的产地,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不同地方鱼体形、体色上的区别。典型的例子就是福建、广东等地产的金鱼普遍比北方养殖的金鱼品质要好,体色要艳丽。

三、人工杂交形成的变异品种,如近年来流行的七彩红盖子、血鹦鹉、一颗心等。这类观赏鱼由于经过人为的控制,有意识的进行同种或异种杂交和强化某些方面的变异基因,使其体形可爱、体色血红的特点逐渐稳定了下来。血鹦鹉就是由慈鲷科的红魔鬼鱼和火口鱼杂交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选育优化,形成的一个独立的观赏鱼品种。

四、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增色成分的做法已被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同厂家所添加的增色成分也各不相同,既有天然增色成分(如玉米蛋白粉、红萝卜素、虾红素等),也有人工合成物质(如类红萝卜素、加丽素红、工业合成色素等)。根据武汉工业学院饲料系对观赏鱼(金鱼、锦鲤、血鹦鹉等)分组对比养殖实验表明,天然增色成分中玉米蛋白和虾红素的效果较好,优于红萝卜素等其他添加剂。人工合成色素添加量小,效果并不明显,有些合成色素添加量在超出一倍以上时,鱼体快速变红,停用数日后体色变浅,死亡率增高。实验证明:处于转色期的幼鱼,饲料中不必刻意添加增色成分,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要高,维生素、钙、铁含量要丰富,且要易于消化吸收,所以最好喂膨化饲料。处于非转色期的鱼,投喂营养均衡并合理添加天然增色成分的饵料,鱼体一般在三周左右出现较明显的增色、变色效果;喂添加过量合成增色剂的饵料,则一周左右即有增色效果,但对鱼体有较大损害。

最后,市场上有些商贩为使鱼儿体色更红、更艳,采用的造假

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有用激光打色的,有用颜料体表染色的,也有采用往鱼体肌肉内注射显色剂的。笔者曾亲眼所见,有人居然把接吻鱼染成闪闪发光的红、绿、兰等各种颜色,非常好看,但这些经过“人工美容”的鱼往往体质较弱,买回后一般很难成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