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瓷及其化学成就.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瓷及其化学成就

中国古瓷历史悠久,从一定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成就,而陶瓷学家、化学史家则在欣赏这些艺术珍品的同时,更加关注制瓷工艺中的化学内涵,因为它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瓷及其化学成就,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古瓷及其化学成就:红陶与彩陶

我国最原始的陶器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初期。在江西万年县大源仙人洞发现过一个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洞穴,从中掘出了数十块陶片,质地粗糙,厚薄不均,凹凸不平,混杂着石英砂粒,松脆易碎,胎色以红褐为主,也有局部呈红、灰、黑三色相间杂的,这是火候不匀的体现。这些都说明它们是简单地用手工捏成、以篝火烧制的。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也出土过类似的原始陶器。

在大约距今6000多年前,原始陶器进步成为红陶,因为这种陶器的基色是灰红色或红褐色的。它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作。如果把它们与原始陶器对比,可以看出有以下一些进步与特点。其一,质地较细,

说明选料时对粘土经过了淘洗和澄滤;其二,厚薄均匀,器皿造型端正,对称性好,说明在制坯时大概已琢磨出泥条盘塑法和泥条圈塑法;其三,这种陶器上常常有彩绘装饰,那些图案是当时人们生活中某些方面的

写照,是研究原始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依据,因此也很有历史价值。这种有彩绘的红陶又称为“彩陶”,其涂料经过科学检测,红褐色条纹是用赭石粉,即天然赤铁矿粉着色的;黑褐色是用铁锰矿石粉着色的;白色条纹是用白土(主要成分是硅酸铝)着色的,这是我国先民使用矿物颜料的开端;其四,器物质地均匀,硬度较大,表明焙烧火力均匀,温度达到了 900℃以上,所以我国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已经有了烧制陶器的窑了。

在西安半坡遗址已发现了属于仰韶文化的窑场。当时的陶窑大体可分为横穴窑和竖穴窑两种,而以横穴窑较为普遍。横穴窑的火腔位于窑室的前方,是一个略呈穹形的筒状通道,后部有三条大火道倾斜

而上,火焰由此通过火眼达到窑室。窑室平面呈圆形,直径约一米。火眼均匀分布于窑室的四周。竖窑的窑室则位于火膛之上,火膛为口小底大的袋状坑,亦以数股火道通于窑室。当时烧窑的燃料是木柴。这两种窑相比,竖窑较为进步,因窑室内火力均匀。陶窑当然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改进才逐步完善的。

中国古瓷及其化学成就:五光十色的颜色瓷釉

中国瓷器釉料自原始瓷器出现,长期使用高温石灰釉。根据对历代高温釉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鉴于绝大多数含Al2O3很高,一般在10~15%,可以判断釉料主要是用石灰和白色粘土混合而成的。据说宋代汝窑竟以玛瑙代替瓷土制作釉料,而玛瑙则是相当纯净的石英了。这类石灰釉的烧成温度需要1000℃左右。及至辽代和南宋时期,辽阳江〔gang刚〕官屯窑黑釉瓷和龙泉窑青瓷中又出现了石灰一碱釉,即往釉料中又添加了草木灰(富含 K2CO3),这种釉的特点是高温下其粘度较大,不易流釉,所以釉层可以较厚。因此中国传统的高温釉料中,碱质成分主要是CaO、K2O和Na2O,中性氧化物为Al2O3,酸性成分是 SiO2。及至明代,中国瓷品中又出现了一些低温釉。一种是继承了传统的铅釉,这是中国低温釉的主体;另一种则是以牙硝(实际上主要成分是 KNO3)代替黄丹做为助熔剂的低温釉,例如某些成化黄釉。但低温釉硬度较低,易磨损出现划痕,化学稳定性也较差,易受水、空气中碳酸气及酸雾的侵蚀,出现光晕现象,所以应用不普遍。

在中国古瓷高温颜色釉中,以青釉、红釉、黑釉和蓝釉占主要的地位,而白釉是取得各种绚丽釉色的重要基础。白度很高,加入着色剂后才会色泽鲜艳纯正。大约在唐代时,我国白釉的工艺水平已经很高,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当时邢州(今河北邢台)的邢窑、四川大邑窑的白瓷素净莹润,都遐迩闻名,选用的瓷土质地精良,釉中含铁量极低

(小于 1%),淘洗工序想必也很严格。这就为唐代以后各种颜色釉和彩绘瓷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青釉的呈色剂是氧化铁,初时它是釉料中固有的杂质,烧成的色调当然很难控制。及至唐代以后,瓷工已逐步能根据经验,以白釉为基础,通过添加赭石来调节釉中的含铁量。青釉的呈色作用则是釉中

所溶解的 FeO 产生的,因此其色质的纯正、鲜艳主要决定于釉中FeO/Fe2O3的比值,显然比值越高,青绿色越加艳丽,比值低则泛黄。所以青釉的完全成熟在于创造出窑内烧成气氛的强还原性。宋代浙江

龙泉窑的青釉瓷釉面晶亮,透明如镜,其代表作品粉青釉器和梅子青釉器,色泽葱翠如梅,达到了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堪称巧夺天工的人造青玉。

高温红釉初时大概是以孔雀石〔CuCO3·Cu(OH)2〕或胆矾(CuSO4·5H2O)为呈色剂,当瓷品在窑内强还原气氛中烧成时,因釉中产生出单质胶态铜而呈现出红色。宋代钧窑瓷是红铜釉器的先声。但钧瓷外观并非呈全红色,其背底的釉色却是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