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尺.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談中國古代的尺:

中國尺度的演變,自秦漢以來,屢增無減。秦始皇統天下度量衡時的一尺約等於現在的23厘米左右。經過各朝演變,至明代時增至32厘米,清代甚至出現了長達35.3厘米的尺。一般的古尺在一端均有小圓孔,用于系絲繩。有的一面刻紋,有的兩面都刻。正面多刻單位度標,每一度標,或以短線,或以圓點來標明。

傳世和出土的古尺,以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骨尺和象牙尺為最早,分別長16.9和

15.8厘米,刻十寸,每寸刻十分,說明我國在三千多年以前,長度記量就採用了先進的十進位製。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洛陽金村東周墓中曾出土過一件銅尺,正背兩面無刻度,僅在一側刻十寸,據實測尺長23.1厘米。這件銅尺後被美國人福開森購得,福開森在他寫的《得周尺記》中說:“其形如西域所出之木簡,一端有孔,可以系繩,分寸刻於其側,惟第寸有分,其餘寸無之,當五寸之處,並刻交午線。”此尺後被福開森贈給金陵大學保存。

1

PAGE

PAGE3

漢尺出土較多,以種類分,有銅尺、象牙尺、石尺、木尺、骨尺、漆尺、鎏金刻花尺、鐵尺等,甚至還有玉尺。出土的漢尺中,木尺數量最多,但大多數都殘損不全。漢承秦製,出土的60余支漢尺長度一般在23到23.7厘米之間。

其中以滿城漢墓出土的錯銀鐵尺為最精,該尺長23.2厘米,正、背面各等分十寸,其中一邊第三寸內為三等分,第五寸內為五等分,第七寸內為七等分,第九寸內為九等分。東漢尺形製以幾何紋、鳥獸紋為代表,以紋飾分割寸格。

此外還有鎏金銅尺、彩繪骨尺、龍鳳紋銅尺、竹尺、木尺等,其中竹、木尺多出於新疆、甘肅、廣西等地。

1956年3月在長沙東郊東漢墓出土的銅尺,長23厘米;而1957年8月在長沙南門外東漢墓發現的銅尺,則長23.6厘米;1959年9月在浙江紹興西南東漢古墓中又發現

一把漢銅尺,只殘留寸格五道,推算該尺長為24.08厘米。可見同朝代,尺寸的長度也有所不同。這期間尺的形製都比較簡朴,多以線紋為分、寸刻度,以圓圈為尺星,很少刻有其他紋飾。

魏晉南北朝至宋元明清,也均有各類尺出土或傳世,其長度則各個朝代稍有不同。尺背有的陰刻花紋,有的刻銘文,不盡相同。刻線講究者,以金銀鑲嵌,或以漆畫之,以刀陰刻是最普遍的。

特別罕見的是一件出土於南京升州路建築工地的一口古井內的西晉象牙古尺(圖1),長24.3、寬2.6、厚0.6厘米。長條形,兩面刻度,均只佔尺面的一半,另一半為素麵。刻度的部分分五等分,每分應為一寸,以3個圈點紋分割,寸長2.32.5厘米不等。在第五寸左右兩端五分的分度線位置,各刻一個圈點紋。個別圈點紋內殘留硃砂痕跡。尺的一端有一圓形穿孔。

迄今所見六朝古尺多見於墓葬,時代多為東吳至西晉間。其中有北京西晉永嘉元年華芳墓的骨尺、洛陽西郊晉墓的殘骨尺、安徽南陵麻橋東吳墓的木尺和江西南昌東吳高榮墓的竹尺等。這件西晉水井出土的古尺,是六朝都城建康地區同類遺物的首次發現,對研究當時社會經濟制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這件六朝古尺以象牙精磨而成,推測可能是一把“官式尺”,其形製大小應具有比較典型的代表意義。

隋代以北朝舊製統一度量衡。唐承隋製,每尺長約30厘米。唐朝宮廷常以鏤刻十分精美的各種牙尺和木畫紫檀尺贈送給王公大臣和各國使節,流傳至今的以日本正倉院所藏紅、綠、白撥鏤牙尺為代表。

現藏上海博物館的撥鏤鳥獸花卉紋象牙尺(圖2)長30.25厘米,寬3厘米,厚0.55

厘米。正反兩面都以單線為欄,內以雙線等分十格,每格為寸唐尺合今尺0.3公尺,即每格3厘米。格內刻鏤花、鳥等紋飾,格間和尺的周邊細刻小朵海棠,精緻絕倫。象牙尺兩面刻鏤紋樣,豎式排列。正面單數方格內淺刻鴛鴦、麒麟、斑鳩、蜜蜂、花卉等紋樣,均取寫實方法;背面淺刻禽獸、花卉、亭臺建築紋飾,線條活潑流暢,細如毫髮,顯示出唐代牙雕的高度藝術水準。

近年來出土的宋尺約 10余支,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福州新店浮倉山南宋淳祐三年

1243年黃升墓出土的刻花漆木尺。木尺長28.3厘米,寬2.6厘米,厚1.25厘米,長度較宋代官尺30.72厘米略短。通體髹黑漆,尺面中分兩半,一半分刻5格,每格一寸,陰刻犀角、銀錠、散板、方勝、古錢、花卉等不同花紋;另一半無劃格,僅陰刻牡丹一株,紋地填彩。兩面形製類同,但5小格陰刻紋飾各異。

此外,較知名的還有泉州灣宋代海船第十三艙出土的量天木尺,脫水後殘長20.7厘米,寬2.3厘米,左半部無刻度。右半部長13厘米,有5個刻度,每刻度平均2.6厘米。該尺以十刻度計算,全長應為26厘米。現藏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南京孝衛街宋墓也曾出土過一支木尺(圖3),長31.4厘米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