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说课——屯溪昱城中学胡慧常.ppt

《隆中对》说课——屯溪昱城中学胡慧常.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教材分析《隆中对》出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这篇文章的核心部分是诸葛亮对刘备“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做的回答。集中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精辟分析能力和卓越的政治远见。所以学习这篇文章,除了疏通文言词语,读懂文章内容,还要品析刘备的人物形象,激发、引导学生通过隆中对策的分析,感受诸葛亮“智慧之化身”的杰出才能,了解刘备诸葛亮如鱼水般的君臣关系。这既有助于理解下一篇文章《出师表》中诸葛亮的精神世界,又体现了本单元熟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节操的单元目标。二、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七年级、八年级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所以针对九年级学生的文言文教学,如果仍采用“句句串讲,字字落实”的教学模式,可能会高耗低效,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要想解放学生,只有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才会真正喜欢上文言文。三、教法分析(一)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在教师引导下理清文章脉络。2、通过三顾茅庐这个事例品析刘备的人物形象。3、细品隆中对策,通过隆中对策感受诸葛亮的非凡才能。(二)教学重点及确立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并能高瞻远瞩。这个形象是层层深入来完成的。所以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对刘备、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三)教学难点及确立作者始终抓住隆中对策这个中心思想,围绕着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夹叙夹议。结构布局清晰严谨,这是学生学习全文的关键,也是本文的难点。四、教学进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文言文的一定能力,但如何更好的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我制定了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点拨法—指点迷津,拓展思路。具体教法如下:1、学生谈他们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激趣导入。(预计耗时约2分钟)2、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根据座位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结合文章的小字注释疏通文意。同时圈出不懂的字、词、句,组内讨论解决,如果仍有疑问,可以借助工具书或寻求老师的帮助。对于学生存在共性的问题,教师重点讲解。(预计耗时约7分钟)设计意图:以解疑带动讲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基本内容。”3、跳读课文,分析刘备形象“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欲信大义于天下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求诚刘备用他的真诚想得到什么?对,诸葛亮的帮助。(板书:刘备---三顾茅庐---以诚求贤)(预计约耗时9分钟)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引出刘备及三顾茅庐,抓关键词品读课文,分析了刘备的人物形象,也为下文讲诸葛亮的策论做了铺垫,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也渗透了新课标的情感认知目标。4、再读课文,初识隆中对策面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诸葛亮决定出山辅佐刘备,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的“面试成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诸葛亮的面试成绩怎么样呢?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第几段?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出文章的第四段。教师配乐范读课文第四段,请学生听清楚老师的朗读节奏。设计意图:教师范读课文可以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朗读示范作用,配上音乐有利于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预计耗时约2分钟)5、细读隆中对策,领略智者风采听完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文章的第四段,教师注意学生的朗读节奏是否准确。如不准确,教师要加以指导。读完之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细读隆中对策,讨论诸葛亮是怎么分析天下形势的。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论曹操: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提出了对曹操的对策及原因。论孙权: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从地势,民心,人才三方面点出了吴国的优势。对魏国是诚不可与争锋,对吴国采取的措施是“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教师提问:老大老二都如此之强,那照这样下去?不是一辈子都要寄人篱下了?不!我们的诸葛先生自有妙计!看看,他想出什么妙计啊?学生阅读文章的第四段,可以找到答案。夺取荆州,益州,为什么要夺取荆州和益州呢?看看文章是怎么分析的。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文档评论(0)

haolaoshi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