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永春佛手茶的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栽培永春佛手茶的技术

永春佛手产于福建省永春县。玉斗镇地处永春县西南部,是永春县的重要产茶区。该镇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达1680mm,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山地土壤以红壤为主,PH值在4.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特别适合永春佛手茶的生长。

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主产于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乃佛手品种茶树梢制成,是福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品。

佛手茶树品种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以春芽颜色区分),以红芽为佳。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肉肥厚,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分四季采摘,春茶占40%。

佛手茶成品特征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馥郁幽芳,冉冉飘逸,就像屋里摆着几颗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发出来的绵绵幽香沁人心腑。

佛手本是柑桔属中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茶叶以佛手命名,不仅因为它的叶片和佛手柑的叶子极为相似,而且因为制出的干毛茶,冲泡后散出如佛手柑所特有的奇香。永春佛手始于北宋,相传是安溪县骑虎岩寺一和尚,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过精心培植而成。其法传授给永春县狮峰岩寺的师弟,附近的茶农竞相引种至今。清光绪年间,县城桃东就有峰圃茶庄,在百齿山上开辟成片茶园种植佛手。清康熙贡士李射策在《狮峰茶诗》有赞佛手茶诗句:品茗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羡仙。原全国人大副委员会周谷城先生亦为之题赠永春名茶条幅。

永春佛手茶树属大叶型灌木,因其树势开展,叶形酷似佛手柑,因此得名佛手。永春佛手分为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其中以红芽佛手为佳。茶树树冠高大,鲜叶大如掌,呈椭圆形,尖端较钝,主脉弯曲,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质地柔软,叶色黄绿油光,叶缘锯齿稀疏。

永春佛手茶的栽培技术文章摘要:园地建设,茶苗定植和幼树护理,耕作制度,修剪技术,施肥技术

一、园地建设

园地建设十分强调水土保持及水利设施的建设。从本地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茶园建设主要是集中连片,建园方式以水平梯层茶园为主。水平梯层注重建设等高线的修梯原则,畦面要平衡,防止水土冲刷,一般随弯随势,采取表土回沟,心土筑岸,将心土挖出外沿筑岸,岸高20cm左右,畦面向内稍倾斜以利于保水、保土、保肥,畦面宽度视坡度而定,一般在1.5—2.5m左右,质量较高的深垦60cm。

二、茶苗定植和幼树护理

佛手茶苗木的主要繁育方式是扦插苗或压条苗。苗木移栽定植时期一般选择在秋季,因此时茶树地上部分休眠,根系恰逢一个生长高峰,移栽后有利于根系的生长,而且其茶苗萌发生长也较之于明年春季移栽的为早。采取单行条栽,行距约为150—160cm,穴距25—33cm,每穴定植2—3株,每亩2500—6000株。种植时应施足基肥,一般亩施有机肥2500—5000公斤,磷肥25—50公斤。水分管理是幼龄茶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栽植后当年夏季抗旱是保证成活率的一个关键时期,对此,除种植时注意适当深栽,以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外,可于夏季来临前铺草覆盖茶园地面,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调节土温。一般可采用农作物、秸秆、杂草等铺盖,每亩用量约为1500—3000公斤。

三、耕作制度

根据该地实践经验每年浅耕削草3次,分别在3、6、9月份进行,深度为5—8cm,这样即可消除杂草,又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和疏松土壤。秋冬季进行一次深耕,深度为20—30cm,衰老茶园深度可达30—40cm,并结合施用基肥。深耕时距植株15cm以外进行,并注意少伤害根部,同时注意天气变化,长期干旱天气不能耕锄,防止水分散发。

四、修剪技术

1、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一般一年进行1—2次定型修剪,分别在2、6月进行,分3—4次完成。当茶树长高30cm,主茎粗达0.3cm以上,并有1—2个分枝时,即可进行第一次修剪,修剪高度以离地15—20cm为度,以后每年定剪一次,第二次定剪可在第一次剪口上提高15—20cm,第三次或第四次则分别在其上一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0cm左右。这样连续通过3—4次定型修剪,把茶树骨架控制在50—60cm,连同主茎形成5—6层分枝,在此基础上结合打顶轻剪,多留少采,进一步培养树冠和采摘面。

2、成龄茶树的修剪。青壮龄茶树每年、隔年或隔2年进行轻修剪1次,一般只修剪绿色嫩梢的一部分或仅达到红梗部分,以后每次在原有修剪面上提高2cm左右,当轻修剪几次,茶树高度过高难以采摘,而且结节枝形成使育芽力下降时,就需要进行一次深修剪。深修剪即剪去结节枝,恢复育芽能力,一般深修剪程度约剪去10—15cm,以剪除该节枝层为度。深修剪后第二年仍进行轻修剪。

3、衰老茶树的修剪。对于未老先衰茶树、重采摘、轻管理的茶园等,树龄在15年以上,均应采取深修剪或台刈。一般在春茶

文档评论(0)

139****223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