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蟹种培育产量的五点技术措施.doc

有效提高蟹种培育产量的五点技术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有效提高蟹种培育产量的五点技术措施

一、影响蟹种培育产量的原因

1、苗种质量下降导致成活率下降规格偏小。

有的养殖户从规模较小的育苗场选购大眼幼体,个别育苗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亲蟹规格普遍不足75克,并且来源于同一养殖户,从而导致亲本品系不纯,长江水系蟹种的优良性状无法体现;另外,由于去年育大眼幼体的池塘与育轮虫的池塘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轮虫紧缺,育苗户在育苗时过多使用代用饵料,影响了大眼幼体的质量。

2、前期连续干旱水草蜉蝣虫害暴发,导致养殖池塘水草数量不足。

2012年4、5月份连续干旱,许多池塘中蜉蝣虫繁殖较快,此时正值水花生开始发芽、生枝的关键,大量的虫开始嗜食水花生嫩芽,影响了水草的生长,虽然在夏季养殖户补充了些水草,但只能是杯水车薪,导致中后期水草明显不足,加大了蟹苗残杀率。

3、池塘老化底质淤泥过多,导致蟹池底层溶氧不足、有害物质增多。

大部分养殖池塘都开挖了五年以上,由于长期养殖未清塘,池底淤泥偏多、水质恶化等情况严重,大量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常造成溶氧不足、氨氮中毒导致蟹苗偷死现象。

4、套养的密度和规格不合理导致蟹苗摄食不足。

有些养殖户不分析塘口实际,一味的效仿他人套养,在三余镇一般的蟹种池套养模式有套养花白鲢、金鱼、夏花鱼种三种。花白鲢为肥水鱼,套养过多水质偏瘦,并且鱼的活动影响蟹苗的生长。金鱼是摄食性的,金鱼的摄食能力大于蟹苗,套养过多的金鱼会影响蟹苗的摄食。

5、水质质量下降,导致病害增多。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类型的污染使河道水质质量普遍下降,池塘水源受到限制。

二、提高蟹种产量的措施

1、选择信誉度好的规模育苗企业确保投放的大眼幼体质量。

所选的大眼幼体雌雄亲本要来自不同区域,用的种蟹规格在100克以上,大眼幼体要体质健壮、体表干净无寄生虫、淡化时间达4日龄。

2、养护好水草为蟹苗提供立体的栖息环境。

水草的种植和养护是蟹种培育的关键,原来一直采用水面漂浮种植,由于易受风向影响和水体营养盐的制约,生长缓慢,并且用量多,增加了成本。科技入户专家推荐改水面种植为塘底栽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是:在清塘整修后即开始种植水花生,种植的行距2米,株距0.5米,在塘底种植6条水花生带,每株根部施加发酵后的基肥,每亩施肥量在200千克。水位始终保持在水花生草头以下10厘米。中后期如水草过密要割刈,并且及时将残草清除防止败坏水质。

3、改良底质为蟹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池塘底层是蟹苗栖息、吃食、完成蜕壳的核心活动区域,塘底是蟹苗生长环境的基础,每年在干塘后要用推土机清除部分淤泥,再暴晒一个月然后每亩用80千克生石灰彻底泼洒消毒,有条件的可以用犁耕机将底泥翻耕15公分,然后整平可起到改良底质,减少有机物数量,促使有害物质的释放和分解。

4、合理搭配,套养品种和数量以不影响蟹苗生长为度。

蟹苗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抢食能力较弱,当饵料不足时,蟹苗个体差异较大,套养一定数量的花白鲢或金鱼能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产值,但套养过多,会导致蟹苗摄食不足。每亩套养花白鲢数量控制在5条(规格0.2千克/条),套养夏花的每亩控制在500条以内,如套养金鱼,每亩只能套养200条。

5、改良水质,提高池塘溶氧减少病害发生。

河蟹养殖需要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在投苗前15天进好水,然后用3PPM的漂白粉消毒一遍,隔3天每亩用3千克的肥水膏培育水质,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一般只往池塘补充加水,不提倡换水,定期使用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另外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池塘中安装微孔增氧等设备改善池塘溶氧状况。

文档评论(0)

毛毛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毛毛虫的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你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