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反讽的语用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VIP

隐喻与反讽的语用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喻与反讽的语用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隐喻和反讽作为常见的修辞手段,在语言交际中经常被使用。隐喻是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没有直接关联的概念或事物进行比较,从而产生意象化的效果;反讽则是通过表面上的正面陈述实际上表达其反面的意思,达到讽刺嘲讽的效果。两者都具有一定的言说效果与语用价值。因此,对于隐喻与反讽的使用,不同背景下的语言表述有着不同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隐喻与反讽在语言交际中的语用特点及其细致的语境分析,阐述语言表述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差异和语用功能的共性与不同。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不同语境下,隐喻与反讽的使用情况和特点有哪些?

2.隐喻和反讽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隐喻和反讽的语用功能具有哪些共性与不同?

二、相关研究综述

以往的研究中,多数聚焦于隐喻或反讽的单独研究,或仅仅是对举个别例子的解释。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地探讨隐喻和反讽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情况。下面总结一下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1.隐喻的研究

人们对隐喻的理解和使用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前人对隐喻在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Gibbs(1994)和Lakoff、Johnson(1980)等人提出了类比理论的概念来解释隐喻,认为理解隐喻,要从对隐喻中的比喻关系的理解开始,完全理解了比喻,则解释隐喻不成问题。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们发现比喻关系的理解不仅包括语言的表达,还包括感受体验,空间、形式和情感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2.反讽的研究

在修辞手法中,反讽是一种特别有利的方法,可以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产生戏剧性和幽默感。前人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文学和哲学方面,如Swift的《格列佛游记》和Kierkegaard的《一个不名一文士的日记》,这些作品显示了反讽的有效表达并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汉语中的反讽报道可以在媒体中看到,例如政治满意度下降的情况中,用“国民的一致欢呼”等形式的表达表达恶意来表达不满。反讽的研究也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深入地探讨了反讽的语言特征和心理效应,以及与群体认同和政治观念之间的关系等。

三、预期研究结果及方法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隐喻和反讽的使用情况和特点、隐喻和反讽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和隐喻和反讽的语用功能具有哪些共性和不同点。其中,重点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对隐喻和反讽使用的影响。分析语料库中的语言表述,并通过实证数据分析方法来对上述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来自政治性言论、文学作品和群体文化,这些语料质量高,且能体现出隐喻和反讽的语用特点。研究方法主要是模糊的逻辑分析和实证数据分析,通过分析语料库数据,比较分析不同语言表述情况之间的语境差异,更好地理解隐喻和反讽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应用。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和研究文献的综述,得出研究结论和对隐喻和反讽在不同文化、语境背景中的使用意义的更好理解。

四、研究计划

1.文献调研和提纲设计

对前人的同领域研究进行调研,设定有针对性的研究提纲。

2.语料库建立

收集不同语言表述的材料,建立语料库。

3.数据分析

通过对语料库中的数据的分析,深入探讨隐喻和反讽在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中的使用情况和特点。

4.研究成果的撰写和总结

给出本研究的结果,提供对语言教学工作者和社科研究者启示。

以上就是本次开题报告的简要内容。在研究的过程中,将继续补充和完善,期待通过本研究对隐喻和反讽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的深入认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